何烨:“中国制造”的挑战和机遇
日前参加“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颁奖盛典暨企业家高峰论坛”,演讲嘉宾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给出的一组数据令人震惊:2001年海尔美国公司员工工资是海尔青岛公司的19倍,但截至去年只有4倍;而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8倍;美国GE公司将原在中国大陆生产的洗衣机、热水器转回美国生产,成本下降了20%以上……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似乎在进入一个最坏的时代。经济运行速度下行,企业订单不足、成本上涨、资金紧张、人民币升值等等不利因素每天都在挑战企业的生存底线。而以美国制造业回流和中国低端制造向成本更低市场转移为标志的,全球范围内制造产业链的重新配置,使得“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紧迫。
如何迎接这样的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蔓延的2008年初,马云曾说:“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路,风调雨顺的时候做准备,太阳升起时买雨伞。”评价一个好的企业,不是看它研究预报天气的能力有多高,而是要看它在抵抗各种恶劣气候时“修路”、“买伞”的能力有多强。在市场下行调整的时候,总有一些企业抵挡不了冲击而陨落,但总会有一些企业能凭借日常练就的扎实基本功,逆势而上,厚积薄发,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快速前行。
现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根据协会对2013年前5个月105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的统计,在16家企业亏损、55家企业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不利因素下,行业仍依靠11家利润增长5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6%的成绩。这表示规模企业间的分化正在逐步加大,强者愈强。
对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说,无论是经济的上行下浮,还是市场的风风雨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苦练企业的基本功。保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向创新要效益;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质量,用质量占市场;同时,通过推动市场下行期的资源整合、并购、重组,淘汰过剩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体现行业地位。有了这些基本功,企业不仅能在经济向好时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能在经济紧缩时,为自己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赢得时间。
对“中国制造”来说,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并存,而机遇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