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机械化时代来临
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械化时代早已到来,并迅速在各个行业与地区普及。以全国家具行业升级转型试点镇——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为例,在不断吸取与传承中国传统家具优秀文化,以当代科技推动传统技艺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综合实力和产业优势逐渐跃居全行业之首,成为机械化推动行业发展的典范。
从2013年被列为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镇以来,大涌镇投入多个重点经贸项目,使得大涌镇的机械化进程突飞猛进。其中,中山大自然强化地板生产基地项目,设备总投资约1.15亿,引进德国温康纳短周期自动压贴生产线,同时引进了德国技术和管理,建成全亚洲第一条全自动化智能强化地板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最具领先水平的基地之一。这条生产线一年可生产500万平方米木地板,实现同样产能原来需要120人,如今只需要12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红木家具机械化时代来临
据大涌镇党委委员谢巧明在中山市科协论坛暨2014中山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论坛上提到,目前大涌红木家具生产越发专业化与分工细化。以前红木家具的生产周期最少需要90天左右,但是现在大涌有一些企业,把前面60天,如干燥、开料等生产工序,承包给专业的锯木厂和干燥厂完成,企业只需要进行开榫、雕刻、打磨、上漆打蜡等工序,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家具生产出来。这个模式的出现,使得红木家具的生产变得越来越简单,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和人工成本,全面推广的话,最少能把目前的红木家具生产模式推进10年。
在具体的生产工艺环节中,也有越来越专业的机械设备用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据了解,中山市佳能木工机械厂2015年将推出的新品数控开榫机采用全自动设备和数控技术,操作简单安全,精准度高,开榫效率相当于人工的十倍,可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工劳动成本。而电脑雕花设备早几年就已经在红木家具行业中广泛使用,雕刻出来的图案整齐、快速。
许多红木家具企业已经走在了机械化的前沿。东成红木,这两年一直在优化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并取得良好效果。其目前生产部门的工作效率是之前的1.5倍,工厂产能同比提高了50%;水雨轩红木,在2012年重新做了一次生产流水线的优化工作,目前其茶台也进入了批量化生产时期;而专业生产刺猬紫檀家具的鸿绅堂,为了保证“海量库存”,目前也将部分开料、干燥的工序承包出去,集中人力在其他工序上做精做细……
机械化与分工化正在逐步改变红木家具行业的生产方式,让一直以手工为主的红木家具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红木家具行业要做的或许是顺应这股浪潮,解决机械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机械化不机械,而是更灵活多变。
从机器到人
机械化时代,“机器换人”节省了生产时间和生产工序,也减少了人工成本,有效改善了红木家具行业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的情况。
但红木家具行业发展几百年来,依然以手工为主,机械化进程推进缓慢,不是没有原因,机械化并不是单纯地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更高的科技,在红木家具行业中将牵涉到多个问题。
设备投入成本问题首当其冲。像中山大自然强化地板生产基地这种现代化大项目,一条生产线的建立就需要花费5000万之多;东成红木今年在购买生产设备上也花费了数百万,对于大多数红木家具企业来说,一次性投入这么多,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法实现。
紧跟而来的是专业人才紧缺问题。红木家具企业如果全面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这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需要的已经不是那些只会手艺的工匠,而是高素质的专业设备技术工。大自然地板的温康纳短周期自动压贴生产的控制,系统用的全是英文指示;红木家具的电脑雕花设备,许多都是CNC数控设备,用的也是英文的程序输入语言,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很多都是高校或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的高素质人才,甚至有部分是资深工程师。企业能不能招到这样的人,或者能不能自己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没有人操作的机器,只能是一堆废铁。机械化时代,如果人员专业素质跟不上,只会让这个行业更缺人。
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也不容忽视。机械化生产还涉及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预算,如果没有一支对生产流程熟练且管理有方的生产团队,是非常难实现的。
东成红木的生产总监潘革就提到了一个“穿带穿丝”法则,将机械化生产的每道工序比作一颗颗珍珠,选择什么样的珍珠,用什么样的工具打孔,是每一道工序要独立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将这些珍珠用线穿起来成为一圈项链,则是生产管理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标准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红木板材干燥到什么程度,开料的等级是多少,生产管理团队在生产的前期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出来,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不会再做大范围的调整,这就考验企业的生产管理团队对生产工艺的熟悉程度。目前,很多红木家具企业也缺乏这样的生产管理团队,技术操作人才加生产管理人才,让机械化的推进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机械化虽然会让红木家具行业解放更多的人手,但是却要求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目前行业还是相当紧缺的。而对于机械无法解决的工序,手作人也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精湛、多样化的人才势在必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