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提价别忘了质量问题的伤疤

2013-12-03 来源:东方早报

  国内鲜奶企业新一轮涨价潮来了。12月1日开始,光明、三元等部分盒装以及入户奶普涨一成左右。而蒙牛等企业也将于本月中旬跟涨。

  不久前,已经有媒体对于国内乳业市场“奶荒”的现象做过报道,“估计2013年,我国原奶供需缺口将突破400万吨,将达到402万吨。”再者,由于国外奶粉也出现了问题,国内停止了对部分国外公司产品的进口,原来依赖国外奶粉来源的企业,也只能转向国内奶源的争抢行列,因此,供需缺口在不断加剧。

  既然出现了“奶荒”,对于企业来说,要么停产,要么是改变产品结构,降低中低端产品的供应量,通过增加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来维持企业的运营,这样给消费者的感受自然是价格在上涨。另外,由于各种成本的价格上涨,如果企业无法用内部措施来予以消化,那么也也只有采取提高价格的方式进行应对。可见,供需的不平衡,乳品提价是企业在市场逻辑下的自然反应。

  不过,对于“奶荒”和提价的所有分析中,都会提及一个因素,三聚氰胺事件和禁止进口新西兰原料粉。众所周知,这两个事件都是与乳品的质量有关。之所以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是从业者道德素养出现了问题,直接的原因也是乳业市场“缺奶”而导致不顾质量安全的弄虚作假果。事件发生后,虽然国外奶粉填补了一些市场不足,又由于新西兰奶粉问题爆出,“奶荒”状况依然没有到缓解。

  面对目前乳业市场遭遇的“奶荒”,乳业市场的研究人员认为,“乳粉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力减弱,对进口奶源的限制会逐步放松。”从中可以推论,给乳品市场带来严冬的是质量问题引发的连锁效应,而要想试图摆脱乳品市场当下的困境,也需要把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前车之鉴,足以为戒。对此没有真正的警醒,乳品企业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鲜奶提价势必使得家庭支出有所增加,而市场的乳品供应只有那么多,或者无奈的接受,或者减少消费。然而,乳品质量却是消费者无法选择的,况且受到直接伤害的从来都是消费者。所以,不管什么原因,乳品提价更不能放松质量管理,这是企业经营的底线要求。

  当乳品消费越来越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说明存在巨大的乳品市场发展空间,对于乳品企业而言应该以此为方向,不断地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的生产链,同时把产品质量作为首要的原则,生产出更多香香甜甜又安全的乳制品来。换言之,质量保证才是企业和消费者最终双赢的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