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荒”来袭 三鹿事件会不会重来?
不管是为了消费者,还是为了中国乳业的未来,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市场供不应求的当下,更应该严加监管,确保质量
鲜奶又涨价了。从7月份至今,蒙牛、伊利、三元、光明……几乎所有我们熟悉的鲜奶品牌,销售价格都上涨了5%—20%不等,超市里已见不到2元以下的鲜奶了。
厂家说,涨价是迫于原材料——生鲜乳收购价的大幅提升,有些企业甚至面临收不到原料奶的尴尬。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农业部证实,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今年生鲜乳市场供求确实出现了缺口,目前生鲜乳收购价同比上涨了20%。
于是有人担心,“奶荒”不缓解,鲜奶价格再这么涨下去,老百姓要喝不起奶了。还有人说,中国乳业尚未摆脱信任危机,贸然涨价,无异于将市场拱手让人,还是慎重些好。而笔者以为,涨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供需的常用办法,对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还是要尊重、少干涉。当然,作为消费者,没有乐见涨价的,但相较于喝不起奶,我们更担心牛奶质量不保。喝牛奶图的是营养健康,我们宁可少喝,也绝不想牛奶营养价值缩水,更不想花钱买毒奶。
而“奶荒”出现的时候,恰恰是最容易出质量问题的时候。上次原料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发生在2007年,紧接着2008年就发生了让消费者至今仍心有余悸的三鹿奶粉事件。因此,当生鲜乳再次供应紧张时,笔者不禁担心:如今生鲜乳这么抢手,为了多赚钱,会不会再次发生掺水和化学物质充数的情况?企业为了买到足够的生鲜乳,会不会放松原料质量把关?以前拒收的含抗生素原料奶,现在还舍得拒收吗?有的企业买不到原料奶,会不会偷偷用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做原料?再多想一层,“奶荒”会不会使淘汰低产奶牛及小作坊式奶牛养殖方式的步伐放缓,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会不会慢下来?生鲜乳供不应求会不会倒逼国标降低质量要求,鲜奶会不会越来越没营养……
所有担心的逻辑前提就是,企业总是趋利的。因此,当“奶荒”来临时,政府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生质量问题的高风险期,政府部门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手段和制度,质量把关要更严格,市场监管要更留心。如果监管到位,企业通过合法途径竞争奶源,可以提高奶农收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如果监管到位,奶制品质量有保障,消费者才能放心喝牛奶。同时,企业也不要忘记,中国乳业再也经不起质量问题的打击了,三鹿奶粉事件已经告诉我们,牺牲质量保住的销量只是暂时的,早晚会化为乌有。不管是为了消费者,还是为了中国乳业的未来,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市场供不应求的当下,更应该严加监管,确保质量。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