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努力构建和谐型团队
2007-12-10 来源:党委办公室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杨晓京
2007年12月7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受第四小组委托,我代表第四小组作学习十七大精神汇报。
这次参加中轻联、总社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听取了陈士能部长的开班动员讲话和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蔡霞教授的授课辅导,使我收益匪浅。今天上午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张部长结合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杜会长、安会长及与会各部门和协会领导也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行业发展模式、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企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畅谈了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体会。会议气氛活泼、热烈、务实、高效,同志们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思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轻联、总社组织的这次十七大学习班内容充实、恰逢其时,为指导中轻联、总社和协会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本人是在座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38岁;也是党龄最短的一个,今年只有12年。但是,在这里,我愿意结合缝制机械协会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构建和谐团队”,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自己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一点体会,以及协会秘书处在构建和谐团队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当之处,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新党章在总纲中也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乃至每个家庭都和谐了,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建设和谐团队是缝制机械协会每一名员工的共同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协会不仅有实现自身和谐的需要,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和楷模作用。
一、和谐协会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精辟的概括。十七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以23年发展之历史,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在《秘书处机构与规章》总则及员工行为规范中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员工与协会之间相互依存、协会与会员单位亲如一家、协会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协会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协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如何构建和谐协会
1、培育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文化环境。
构建和谐协会,关键在人。人的和谐又首先表现为思想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协会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全体人员对协会事业和使命的心理认同感,创建和完善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创造浓厚的和谐思想氛围,使协会员工自觉地围绕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奋力拼搏,以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一、要培育团队精神。建设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协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一要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管理者要大胆地放权给中层或员工,并主动地承担责任,以此来增加每个员工对协会情感的认可,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夯实合作的基础,2004年,协会就实行了部门制,现有办公室、信息部、业务部、资财部、展览部5个常设机构,部门主任拥有一定事务管理的权力,改变了过去秘书长分配工作一竿到底的做法,充分激发了部门工作积极性。二要科学运用管理手段。特别是用好内部奖惩手段。协会是一个员工的学历、文化、知识层次集中体现的载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价值的追求,用好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更能花最少的钱办成更多的事,适当地运用惩罚手段,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者相比,激励比惩罚更能产生深远影响。三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于知识型员工占大多数的协会来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领导智慧,创新管理技巧,在关怀、爱护、善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领导艺术、公平激励、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管理要素的作用,弘扬和巩固团队精神,实现整体的管理目标。
第二、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把人才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地配置,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让每个人的才智都能淋漓尽致地涌现出来,让每个人的能力都能竭尽全力地运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用其所长,使人确信协会就是他的理想之地、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之地。
第三、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决定社会是否和谐的根本因素,是利益关系是否得到合理的协调。何时利益关系紧张,何时社会就不和谐,紧张的程度决定了和谐的程度。所以,我们要不断健全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在坚持效率优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前提下,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内容收入差距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冲突问题。2005年开始,协会制订并实施了《工作人员薪酬发放办法》,对各岗位制订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绩效考核办法》,年终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年度奖金挂钩,使利益分配公开、公正、透明。
2、健全决策管理协调的科学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内部环境
2007年12月7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受第四小组委托,我代表第四小组作学习十七大精神汇报。
这次参加中轻联、总社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听取了陈士能部长的开班动员讲话和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蔡霞教授的授课辅导,使我收益匪浅。今天上午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张部长结合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杜会长、安会长及与会各部门和协会领导也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行业发展模式、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企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畅谈了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体会。会议气氛活泼、热烈、务实、高效,同志们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思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轻联、总社组织的这次十七大学习班内容充实、恰逢其时,为指导中轻联、总社和协会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本人是在座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38岁;也是党龄最短的一个,今年只有12年。但是,在这里,我愿意结合缝制机械协会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构建和谐团队”,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自己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一点体会,以及协会秘书处在构建和谐团队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当之处,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新党章在总纲中也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乃至每个家庭都和谐了,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建设和谐团队是缝制机械协会每一名员工的共同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协会不仅有实现自身和谐的需要,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和楷模作用。
一、和谐协会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精辟的概括。十七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以23年发展之历史,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在《秘书处机构与规章》总则及员工行为规范中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员工与协会之间相互依存、协会与会员单位亲如一家、协会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协会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协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如何构建和谐协会
1、培育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文化环境。
构建和谐协会,关键在人。人的和谐又首先表现为思想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协会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全体人员对协会事业和使命的心理认同感,创建和完善健康的心理认同机制,创造浓厚的和谐思想氛围,使协会员工自觉地围绕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奋力拼搏,以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一、要培育团队精神。建设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协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一要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管理者要大胆地放权给中层或员工,并主动地承担责任,以此来增加每个员工对协会情感的认可,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夯实合作的基础,2004年,协会就实行了部门制,现有办公室、信息部、业务部、资财部、展览部5个常设机构,部门主任拥有一定事务管理的权力,改变了过去秘书长分配工作一竿到底的做法,充分激发了部门工作积极性。二要科学运用管理手段。特别是用好内部奖惩手段。协会是一个员工的学历、文化、知识层次集中体现的载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价值的追求,用好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更能花最少的钱办成更多的事,适当地运用惩罚手段,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者相比,激励比惩罚更能产生深远影响。三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于知识型员工占大多数的协会来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领导智慧,创新管理技巧,在关怀、爱护、善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领导艺术、公平激励、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管理要素的作用,弘扬和巩固团队精神,实现整体的管理目标。
第二、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把人才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地配置,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让每个人的才智都能淋漓尽致地涌现出来,让每个人的能力都能竭尽全力地运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用其所长,使人确信协会就是他的理想之地、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之地。
第三、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决定社会是否和谐的根本因素,是利益关系是否得到合理的协调。何时利益关系紧张,何时社会就不和谐,紧张的程度决定了和谐的程度。所以,我们要不断健全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在坚持效率优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前提下,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内容收入差距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冲突问题。2005年开始,协会制订并实施了《工作人员薪酬发放办法》,对各岗位制订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绩效考核办法》,年终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年度奖金挂钩,使利益分配公开、公正、透明。
2、健全决策管理协调的科学机制,构建和谐协会的内部环境
相关新闻
- 为轻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2013/9/12 15:45:51
- 才大颖主任会见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2013/8/22 15:35:40
- 才大颖主任会见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2013/8/22 15:35:40
- 钱桂敬副会长出席“中国挤出模具之都”的授2013/8/12 9:28:36
- 联系方式2013/8/8 9:54:07
- 联系方式2013/8/8 9:54:07
- 联系方式2013/8/8 9:52:37
- 联系方式2013/8/8 9:51:28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