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成乳品行业热点

0
2021-11-08 来源:消费日报

  不久前,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承办的“乳品营养与全生命周期健康”专题论坛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们围绕乳制品与人体免疫、母乳成分与婴幼儿健康研究及配方粉产业化实践、基于人群营养的乳制品的研发与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

  让乳制品成为营养补充

  《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奶商指数为62.7分,与2020年持平,总体仍呈“意识高、知识少、行为差”的特点,超10亿人尚未形成喝奶习惯。其中,老年人奶商指数逐年走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喝奶习惯。如何提升居民饮奶量,推动乳业的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各类营养素的平衡和充足是保持免疫物质在体内良好产生的基础,蛋白质缺少、营养不良会影响所有形式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要加强宣传力度,不论是企业、科技界还是宣传部门都要有正确的宣传理念,比如针对乳糖不耐受问题,这类人群可以通过食用零乳糖的牛奶、酸奶、奶酪,或者食用乳糖水解后的乳制品进行营养补充,而不是一味拒绝饮奶。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表示,随着研究持续深入,配方粉的配方改进非常大,产品化学结构的存在状态等也在不断地模拟母乳成分,这些工作为高品质婴儿配方粉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品质配方粉的研究不仅能让婴儿在喂养初期生长发育好,在未来成年后,还能降低他们患慢性病的风险。

  循证营养数据为产品基础

  一个产品从初期设计,到上市销售,都离不开科学论证。2001年,循证营养概念正式提出,后被逐步应用于制订膳食指南、评价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营养建议。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表示,儿童循证营养数据收集有助于在应对儿童双重饥饿、营养过剩等问题时找出科学解决方法。“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利用营养调查的数据,可以对儿童奶进行比较巧妙的设计,如直接让牛吃含DHA的藻类饲料,分泌出来高DHA牛奶,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更有好处。”张玉梅说。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介绍了其产品在循证营养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产品开发要先做消费者洞察和消费者需求研究,再去分析人群的营养状况如何,做好消费者营养状况研究,从而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产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何国庆在谈到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价方式时表示, “目前,我们对益生菌菌种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菌种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产毒试验以及耐药性试验。机理探索和科学循证是益生菌功能评价必要的内容。”

  建议早期干预

  此前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提出,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学波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毛学英分别从膳食纤维调节生命早期神经营养和乳蛋白对生命早期营养健康作用出发,对营养改善生命早期问题进行阐述。

  刘学波表示,通过对母代肥胖肠道菌群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确实在促进大脑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作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膳食纤维菊粉进行干预之后,可以显著改善母代肥胖引起的子代学习能力下降情况。“在生命早期过程中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时,我们可以在营养层面或膳食纤维层面采取一些措施。”刘学波说。

  毛学英在谈到乳蛋白相关问题时介绍,“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乳蛋白可以在改善婴幼儿健康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基于乳清蛋白热不稳定性,我们在提取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要维持它结构和活性的高效能,这个工作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更好地满足婴幼儿配方奶粉国产化的问题。”毛学英说。

  此外,本次专题会议还开展了《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圆桌论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黄建详细介绍《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的主要内容,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就《共识》中我国儿童营养存在的问题、《共识》对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和乳品行业创新发展的意义、伊利在提升儿童营养水平上做了哪些创新性产品研发实践工作、乳品如何改善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报记者 王薛淄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