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底的数字“密码”有“玄机”
塑料水杯、塑料餐具、饮料瓶、婴儿奶瓶……这些塑料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被加热或被长期重复使用。殊不知,这些生活习惯或许存在不少安全隐忧。而要消除隐忧,我们就要了解瓶底的那些“数字密码”。
一般的塑料产品会在产品底部用1—7的数字标明“身份”,那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01
瓶底数字有讲究
据了解,这种塑料瓶底的标识系统叫SPI标识方案,是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制定的,是在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加上数字的标志。三角形的回收标记附于塑料制品上,并用数字1到7和英文缩写来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树脂种类。我国在1996年制定了与之几乎相同的标识标准。它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数字分别如下:
#
数字1
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
数字2
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当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
数字3
PVC(聚氯乙烯),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
数字4
PE(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高温时会产生有害物质,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
数字5
PP(聚丙烯),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
数字6
PS(聚苯乙烯),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致癌物质。
#
数字7
其它类,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图片
02
塑料制品安全使用法则
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健康隐患。关于塑料制品的选择和使用,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塑料袋
选表面光滑、声音脆的。
日常用的塑料袋有两种材质最常见,分别是PVC(3号)和PE(4号)材质。
PVC(3号):摸起来发黏发涩,用手抖动声音小而闷,尽量不要接触食品。
PE(4号):摸起来较润滑、有韧性,抖动时声音发脆,接触各类食品的安全性较高,但不适合高温加热,比如热水、微波炉。
塑料容器
选无异味,无黑点的。
购买塑料容器等制品时,闻闻是否有焦味,看看是否有焦黑点。如果有,基本可确认是用回收废料做的,尤其是食品包装等接触食品或人体的,尽量少用。此外,还要尽量选择较大品牌。
矿泉水瓶
可以装油,不要装酒。
不少人把矿泉水瓶当做百搭容器,用来装酒、油等。塑料瓶的安全性较高,装油不会有太大危险,但不能放在过热的地方。酒类最好不要装在塑料瓶里,因为酒精会溶解塑料。
颜色
不选色彩鲜艳的。接触人体、食品的塑料制品,不要追求色彩艳丽,添加的色素往往导致塑料制品安全性下降。塑料袋也不要买花花绿绿的,也不要选“白到发光”的,以免接触荧光增白剂。
尽量避免加热
打包盒、餐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主要材质有两大类。发泡聚苯乙烯(6号):耐热性差,不能加热。聚丙烯(5号):餐盒较薄、透明,允许用微波炉加热。但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这两类餐盒,建议都不要微波加热。
03
塑料瓶使用有很多误区
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市民对塑料瓶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比如,瓶底的标志是“01”的塑料瓶,生活中很多市民就拿着这种塑料瓶取水,其实,这种1号塑料瓶用了10个月后,容易释放出有害物质。
还有不少早餐摊,利用矿泉水瓶等盛放酱油、醋、食盐等调料,这其实是极不卫生的。
此外,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也不要直接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一般塑料瓶都不建议放入微波炉使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