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味品行业:穿越迷雾 逐光致远
平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了我国民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主体和基本盘,且受经济周期及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发展相对稳定,但是增速趋缓,突破路径匮乏。随着去年底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经济社会活动逐渐恢复,市场活力逐步释放,各行各业包括调味品行业都进入了恢复性增长的关键时期。今年,中国调味品协会提出了重启的年度主题,以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希望行业企业可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抓住这一消费复苏的时间窗口,再攀高峰。
调味品行业已经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
调味品行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产业周期已经由初创期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首先,产业规模较以前快速扩张,产业形象和地位显著提升。其次,随着产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市场端需求的迭代,产品品类和企业品牌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供给快速增长,已接近相对饱和的市场需求总量,产业发展速度已经开始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今后,增长将来自于需求端的变化和结构调整及微观层面上产业内部的竞争优化。因此,战略、市场、品牌、渠道、制造及科技等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调味品行业进一步集中,挤压式增长的特征显现,强势品牌的发展壮大与弱势品牌的淘汰出清并行。
2022年,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细分品类中,酱油、食醋、蚝油和鸡精(粉)等成熟品类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复合调味品赛道因市场潜力大、产品丰富多样、可想象空间广阔和入局者众多等因素的影响,规模增长的同时,行业的集中度却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多数品类的企业生产总量出现负增长,数量接近一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依然残酷,行业分化调整加剧。
市场需求端的变化带来调味品应用场景的丰富和多元化,同时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分工合作模式的演变及边界的融合,促使调味品行业的渠道体系开始分化和重构。
餐饮、家庭和食品加工是调味品行业始终不变的三大终端,但这三个终端的使用需求和购买方式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直接决定了调味品市场渠道的分布与结构。
当前,渠道体系的分化和重构错综复杂,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需要注意的是,原先只拥有单一渠道的传统经销商已经不能满足调味品行业市场渠道快速变化的需求,企业要么主动转型,要么被动调整。
市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为新进入企业提供了窗口和机遇,但是进入的门槛和条件相对较高。
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给调味品行业带来新的变革机会。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承压能力强弱,都面临着艰巨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尽管调味品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但是对于新入局者,若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一定的市场机会,顺利进入调味品行业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只是进入的门槛和条件要比之前高很多。新入局企业需要在细分渠道的把控力、企业资本实力、数智化运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
调味品行业与资本的结合逐步深入,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和产业并购是行业资本化的两条路径并同步进行。
调味品行业稳定的增长率和发展预期,成为快消品领域备受资本关注的板块之一。
今年,A股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以来,IPO市场正在发生着变化。但近期股市低迷,企业的市值预期与实际股票的市场表现存在偏差,使得一些调味品企业主动推迟上市计划,调味品企业上市的周期和难度也有所增大。而通过产业并购的方式来推进产业整合和资源配置,是成熟市场的主流方式之一。在调味品行业的需求和空间较大的背景下,未来产业并购的程度将逐步提高。
规模化生产与柔性定制的市场潜力同样巨大,两者的兼顾与平衡体现的是企业的战略选择能力。
过去的制造业讲究的是规模化和标准化,未来的制造业还要兼顾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由于市场端的变化,原来B2C的制造模式逐步向C2B转化,按需定制的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分流的小微餐饮客户成为新进入该领域的餐饮定制调味品企业的目标客户,这些客户中不乏会有在将来能够快速扩张的餐饮品牌。餐饮品牌客户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餐饮定制调味品企业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因此,柔性定制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体现的一个方面,而通过产业并购进行市场布局,以满足不同体量餐饮客户的需求,也将成为餐饮定制调味品企业的一种战略尝试。
企业家精神的最新诠释:未来是未定的,企业家用想象力改变世界。
企业家精神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一种想办法与人竞争的不服输精神。未来是未定的,想象力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有所作为。
我国调味品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市场化程度高,在企业家的创新推动下,我国调味品行业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调味品行业未来,仍然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持续推动和主动创造。(作者系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白燕)
转自:中国食品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