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经济加速回暖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今年的五一假期消费可谓火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预计发送旅客超2.7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2.9%。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4%,其中,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同比分别增长28.7%和19.5%。
火爆的消费彰显了中国经济的生机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密集举办的展会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消费增添了热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展会经济迎来了新的爆发期,也成为市场消费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展会经济带火假期消费
5月3日,2023苏州五一国际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作为除上海车展之外华东地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车展,本届苏州车展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共有上百个汽车品牌、上千辆展车参展,其中有超过100款新车亮相。展会为期5天,参展观众突破23万余人次,成交车辆2万余台,成交金额超38亿元。
在展会现场可以看到,比亚迪、奔驰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展台,在面积、设计、科技程度等方面都堪比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等国内顶级车展的水平。同时,与往年相比,本届苏州车展上的新能源汽车比重大大提升。比亚迪、理想、特斯拉、岚图、零跑、阿维塔、智己、哪吒、欧拉等数十个品牌携旗下最新款新能源车型参展。车展还特设了新能源试驾专区,让车友可以近距离体验。
苏州志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建明表示,苏州五一国际车展的规模和品质持续稳步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也很旺盛,本次车展给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提供新能源品牌静态+动态试乘试驾,为客户从试驾到购买提供了一站式购车体验。
与此同时,第17届常州西太湖春季国际车展也在五一期间开幕,展出面积达1万平方米,汇集60余个汽车品牌,并设有新能源车专区、户外房车、摩托车等特色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
除此之外,北京、天津、湖北、广东、贵州、四川、江苏等众多省市都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展会活动,涉及汽车、农产品、房地产、生活用品、动漫、游戏等众多领域,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去观看,对促进消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展会经济开始重新火爆起来。其中,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支持展会经济发展。例如,苏州五一国际车展期间,现场除了汽车品牌提供的优惠政策外,还有政府的数字红包补贴以及车展主办方提供的百万购车补贴,主办方联合品牌经销商在展前还进行了精准车型的定向客户邀约,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常州市出台的购置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包括19条具体举措和10亿元补贴资金等,也推动了常州市民的汽车消费需求在五一常州车展期间集中释放。
此外,广东省中山市也大力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在五一车展期间投入千万元消费补贴,现场成功购车的个人消费者凭发票可获得最高6000元的限时补贴。福建省厦门市印发《厦门市进一步促进会议展览业发展扶持办法》,提出对在厦门举办6000平方米及以上、实际展期不少于3天的经贸类专业展会给予奖补。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助力,正在推动展会经济迅速恢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共计540场,同比增长3.3倍;展览总面积10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倍。其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活动286场,占比53%,同比增长5.7倍。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大健康、食品类题材展会数量增长迅速,北京、上海、辽宁、广州、深圳等省市展会恢复较快。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1807个,展览总面积55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1%。实际上,展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并非从今年五一假期开始,从2022年底,会展业就开始了逐步回暖。
2022年年底,广州车展恢复线下举办,全球主流车企悉数到场,各大车企均携全系列产品大规模参展。广州车展成为当时展会经济强劲复苏以及汽车行业推动复工复产、提振行业信心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深圳特展在深圳开幕。作为2023年首个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大型展会,其展览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超过3300家海内外展商参展,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汽车市场的加速发展。
4月前后,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机床展览会、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展等一批展会的密集举行,都显现出各地展会经济加速恢复的迹象,也推进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会展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经济回暖,线下展会已经全面复苏。同时,会展行业的新题材也不断涌现,突出体现在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和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引导产业。
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良好态势,预计2023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将呈现出线下展览全面复苏、展览题材更加丰富、展览方式创新多元、开放合作进一步加深等趋势。(记者 李志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