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新区:让创新之火燃爆“冰城”

0
2018-12-13 来源:中国 轻工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哈尔滨,我国最北部的省会级城市,素有“冰城”美誉;而纵观其经济发展,却堪称一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热之城”。

 

2010年至2017年,哈尔滨高新区实现GDP年均增长13.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7%,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6%,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6%……“在哈尔滨高新区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中,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发挥了重要的龙头牵动作用。”哈尔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9亿元。

哈尔滨高新区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实施的一系列创新战略和改革措施。近年来,哈尔滨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打造龙江振兴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的战略要求,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动,抢抓哈尔滨新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大力招商,壮大产业,优化服务,努力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构建科技新城、产业新区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如今,哈尔滨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步入快车道,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先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了基础。

践行产业强区战略

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产业兴则园区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哈尔滨高新区深谙此道。近年来,园区着力打造以特种金属结构材料、前沿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半导体芯片、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服务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高端海工动力、智能机器人和光电技术装备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金融、科技服务、旅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2018年,哈尔滨高新区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其中,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77.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2%。而在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哈尔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高新区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始终把项目作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开展招商引资,以聚链发展为招商主线,从增量和存量双向做大创新创业主体,重点开展靶向招商、聚链招商,大力推进“南合北开”双向驱动和国企民营双轮驱动的招商引资,形成新落商和已落商项目的聚链式创业、共赢型发展。

7月27日,哈尔滨高新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手共建的碧海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这是继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园区再一次与重点高校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碧海产业园已有7家企业入驻,而为了将其打造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招商部门进一步筛选项目,眼下就有4家优质企业正在洽谈中。

记者了解到,2018年,哈尔滨高新区推进建设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16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2亿元。截至9月份,开复工率100%,年度投资完成率100%,产业强区的步伐不断提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有望形成百亿元以上产业规模的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或将在年内竣工。

其中,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项目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将抢占天地一体化信息设备的全球制高点;核心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航天三院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将围绕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粉末制备、3D打印应用及其装备制造等四大系列,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的增材装备大产业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万鑫石墨谷产业园,将依托高价值链的石墨烯超导材料加工技术,努力形成龙江石墨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同时,一批国内行业龙头项目二期建设快速启动。其中,博睿科技投资17.2亿元建设了国内惟一的芯片靶材研发生产基地;光宇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了东北地区最大的光宇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中电49所投资4.5亿元建设了国内重要的传感器研发生产基地;黑龙江天晴干细胞投资1.2亿元建成了亚洲设计产能最大的干细胞库。

深入开展双创工作

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旺盛

大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小微企业则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激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哈尔滨高新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2017年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年初以来,园区从升级双创服务、释放双创活力、强化平台建设、重塑双创文化等层面,推进双创建设由普通版向升级版转化。从整合老工业基地创新资源、释放产业配套潜力入手,探索构建“双创+共享”的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共享加工中心、共享实验室和共享仓储,“九洲电气科技服务产业园”正式启动。成功承办“创响中国·哈尔滨站”活动。

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同时,园区还聚集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吸引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瑞士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等200多家高端研发创新机构,形成了从工业科技到农业技术,从航天工程到三海一核,从动物生物制品到玉米工程的多门类、全链条的科技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保障。

在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下,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园区诞生。2017年,园区新注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企业1695家,占园区新注册企业的35%。

科技企业发展活跃,科技创新更是硕果累累。例如,在原有新生儿干细胞存储及原有产品的稳步增长下,今年年初,黑龙江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又推出了新产品sPL美容针剂。这一技术作为全球首创的重大科技成果登上有着“世界第一屏”之誉的美国纳斯达克大屏。目前,sPL技术已经被卫生部门批准进入临床应用。公司董事长刘彦青说,下一步,他们还要大力挖掘sPL技术在肌腱及韧带等运动损伤、产后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神经血管损伤等领域的医疗应用价值。

为了加速园区创新成果转化,哈尔滨高新区不断加大转化力度。现已形成以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科院哈尔滨育成中心为引领,以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哈尔滨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为了进步一加强园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园区还从金融、人才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金融方面,据哈尔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哈尔滨高新区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1%。制定出台了《松北(高新)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资金管理规模增至2000万元。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管理30亿元资金的20家基金公司为203家企业融资15.8亿元,扶持33家企业进入初创期或成熟期,其中6家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哈尔滨市投入10亿元作为母基金组建新区产业基金,共设立6项子基金,资金规模放大到100亿元,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人才方面,园区建立留学人员报国基地、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基地等国际型人才基地。设立1亿母基金的“太阳岛人才基金”,用于引进高端人才进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坚持“双招双引”,实现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转化。现已累计引进中科院高新技术团队27个,高校创业团队100余个,院士、长江学者等人才近20人,国际智力人才500余人。

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

全心全意服务企业成长

“项目刚开工,政府就‘组团’上门服务了。开工手续几天内就可完成。政府服务如此主动、高效、贴心,真让我没想到。”

“审批速度快得超出想象,1天,同时领到‘一照一证’,这节奏太快了!”

谈起园区对企业的服务,企业负责人一致拍手称赞。近年来,哈尔滨高新区推出贴心、常态化的服务企业机制,加之科技、资金、人才、载体建设等支撑,营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入园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哈尔滨高新区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先行先试作用突显。

据悉,作为哈尔滨新区的高新技术核心承载区,园区坚持“全面承接、有效对接、无缝衔接”原则,有序承接了黑龙江省政府第二批赋予新区行政许可事项128项、哈尔滨市政府一次下放的全部事权284项,实现事权上的放接衔接、业务上的审管衔接、操作上的学用衔接,确保下放事权“学得会、接得住、落得下、用得好”。

同时,园区创新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以能复制皆复制为原则,共复制推广自贸区61项改革试点经验,同时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重点、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核心,创新推出8项改革措施,共计69项一并落地实施。

另外,园区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公布了两批共43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公布事项的数量占比和网上办事开通率均居哈尔滨九区之首。积极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革。自今年5月1日始,区级18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惠及企业办事339件(次)。

另外,记者还获悉,为进一步推进效率提升,园区对185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共计压缩时限2352天、精简要件83个、整合环节92个,全面优化了服务流程,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对入驻的深圳企业实行异地协同审批新模式,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联动系统上线运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园区率先在迎宾路集中区和创新创业广场两个功能区开展企业化管理试点,以开发区体制运行,赋予充分的人权、事权和财权。

优质的服务不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也获得了国家的表彰。2015年,哈尔滨高新区获评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科技服务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对外合作

“走出去”“引进来”成效显著

据悉,哈尔滨高新区所在的哈尔滨新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第16个(东北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是全国惟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围绕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哈尔滨高新区制定了对俄发展五年规划,组建了对俄办,以商贸、科技、金融、文化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对俄合作领域,推动对俄合作战略升级。

在中俄合作中,园区取得五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商贸交流影响扩大。组织园区内企业参加第五届中俄博览会,谋划在莫斯科设立中俄经贸中心,畅通经贸大通道。二是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驻中俄合作企业21家,在孵国际合作项目42项。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基辅国家科技经济信息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推动俄方科技成果在境内实现转化。三是金融合作实现突破。中俄金融联盟加盟金融机构68家;成立了全国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签署银团贷款合作协议总金额100亿元。四是文化教育多元合作。积极开展两国民间舞蹈、合唱大赛等系列活动。五是服务贸易试点建设喜结硕果。深入推进哈电国际、工大新光、东金集团、滨利公司等企业对外开展工程承包、工业服务、农业投资、境外生产基地等国际项目合作,以服务贸易带动实体贸易加速发展。

记者获悉,2009年末,哈尔滨实施城市发展新战略,以哈尔滨高新区为经济建设主体,与松北区共同开发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根据要求,从2010年开始,用20年时间,要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

8年时间即将过去,园区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量”“质”齐升。哈尔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兴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努力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优势的转型发展引擎。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