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乐器企业逆势转型——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编者按:2022年,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各国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制造业也未能幸免,全球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疫情爆发初期,世界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降低了全球对非必要产品的需求,许多工厂减产减员,以维稳企业现金流。后疫情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内乐器制造企业积极改革生产体系,改变或扩大产品和服务,重新审视生产足迹,重新组织供应链网络。我们看到,这些积极转变正在促使乐器企业向着更加精准的智能工业化生产运营体系转型升级,并通过不断强化企业内外协同的能力与水平,以应对物流挑战和商业的不确定性。这些破局举措无疑为在疫情阴霾下的乐器经济注入强心剂,为提振后疫情时期乐器产业的发展信心。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特别策划2022乐器行业疫情脱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推介专题,旨在激发行业创新发展的头脑风暴,为乐器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借鉴与思考。
自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加速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面对互联网时代到来,全球乐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竞争边界变得更加模糊。进入后疫情时期,面对乐器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挑战,津宝乐器基于国家政策引导、乐器行业趋势、企业自身使命愿景,津宝乐器以产品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制造模式,乐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服务模式,作为构建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工作目标,加快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方向转型发展。依托企业内部ERP系统链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津宝乐器逆势推进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强化企业内外服务协同,面向专业音乐院校、儿童培训机构、演奏专家个性化需求,在定制化服务中谋求发展新契机。
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立足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资源优势,津宝乐器强势推进定制化服务。企业旗下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信息化应用技术开发中心为产品定制化开发设计提供专业技术保障,驱动客户个性化产品需求成果落地转化。
津宝乐器管乐生产流水线
在生产制造上,公司依据产品需求优化原料选用、调整工艺,将数字智能化装备融入乐器制造工艺,提升产品关键结构加工精度,实现定制化产品的精密化生产。此外,企业导入ERP数字化管理系统,为设计、研发、生产、检测流程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企业创建技术服务支持团队,实行一对一客户服务经理制,打造乐器安装、调试、培训、租赁、回收、升级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时、准确的售后服务保障。
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津宝乐器依托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聚集专业技术研发人员200余名,聘请国内外专家40名,公司建立产品、配件参数数据库,构建产品三维模型,以数字化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津宝乐器由此成功打造7大系列、360余款的产品矩阵,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下的产品需求。同时,津宝乐器丰富的产品矩阵交叉渗透到各种应用场景,促进客户二次采购关联乐器比例大幅增长。2021年,企业客户二次关联产品采购同比增长15%。
津宝乐器积极响应行业号召,围绕“乐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公司瞄准校园乐器耐用性高、性能稳定、便于携带的个性化需求,定向开发了适用于大、中、小学不同学龄段的行进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系列产品。通过为院校提供定制化乐器解决方案,有效增强了校企项目合作的粘性。津宝乐器定制化产品不仅获得第7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金奖,主导起草了《中小学教育器材质量分级技术要求》,推动了音乐教育器材的标准化工作。
津宝乐器智能鼓腔生产线
通过产品定制化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项目的持续深化开展,津宝乐器的产品设计能力、制造能力与品质显著提升,企业服务收入占比显著提高,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津宝乐器的服务型制造项目与国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互融共促,前者拔高企业产品应用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一手资料,带动企业设计研发与国际前沿工业设计接轨,后者为前者提供技术保障,两者合力带动公司核心专利技术增长。同时,产品定制化与高端化服务为品牌深入高端市场、获取用户品牌消费粘性提供充分支撑。
可以说,津宝乐器向“精益化生产”的有序转型促进了生产流程再造,提高了企业常规生产效益;其次,依托企业工业设计优势,通过工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延伸了全产业链,借助后台信息协同与数据处理,动态掌握企业运营信息,辅助公司高层做出决策,有效调集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智能化生产+个性化服务模式
综观国际爵士鼓制造产业发展,欧美企业基本延续家族企业生产模式,在乐器制造业迁徙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在欧美乐器制造业应用程度有限,导致欧美总体爵士鼓产销量与国际市场体量相比差距悬殊。另一方面,日韩打击乐器制造商面对津宝乐器的成本优势压制下,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降幅明显,爵士鼓生产技术已整体落后于津宝乐器。
津宝乐器全自动智能化鼓圈生产系统
迄今,津宝爵士鼓制造的核心部件如鼓腔、鼓圈、镲片等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生产,爵士鼓部件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4600余万元,用于引入智能机械手臂、CNC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与精密检测试验设备。公司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作为投入重点,使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发展。津宝爵士鼓关键部件鼓圈、鼓腔、镲片等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全部由企业独立自主研发,通过中控系统实现多项加工工艺的高度集成,成功构建高效、精准、节能、安全且环保的先进制造模式。在生产制造上,津宝乐器依托700余台专用数控设备和智能化特色产品线,实现乐器关键性能、加工工艺、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领先于国际著名企业。在项目安装调试环节,公司项目经理全程跟踪参与,为产品交付使用提供专业化指导。
津宝乐器镲片自动生产线
在售后服务上,津宝乐器设立专业售后服务部门,开通“400客户线上服务”,24小时为用户提供线上解答。同时,为国内外经销商设立专业乐器调修师培训服务项目,构建本地化技术服务支持团队;在乐器租赁服务上,公司针对大型高价值乐器产品开展乐器租赁服务,减少客户使用投入,增加潜在购买群体;在升级服务上,津宝乐器推动产品配件标准化、配置菜单化,按乐器品类建立产品数据库,用户可根据产品品类变更配置或配件,改变产品外观及其使用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在回收服务上公司正积极探索产品回收再造之路,以期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客户粘性,促进产品二次消费。
面向海外市场,乐器采购商对供应商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企业的契约精神、清洁环保生产技术水平都要求甚高。针对国外市场旺盛的高端化、个性化产品需求,津宝乐器充分利用海外营销网络、行业组织机构整合外商信息,与国内工业设计中心形成协同设计业务。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趋势、市场信息,定向开展ODM新品设计、创新技术应用等研发项目,为海外重点客户的业务增长提供长期产品创新驱动力。目前,津宝乐器的海外客户粘性持续增强,总量持续增长,已成功构建214家稳定的国外客户网络,同时取得“三合一”爵士鼓美国专利证书。
随着“服务+制造”的发展战略规划逐步清晰,为更好的使组织服务于战略发展,公司组建品牌服务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客户服务部、品牌事业部、工业设计中心等五个三级管理部和五个事务管理处,支撑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高质量发展。
节会为媒,深挖品牌市场价值
进入后疫情时期,津宝乐器持续强化以乐器研发制造为主导,以教育培训、音乐节会活动为补充的业务架构,依托生产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持续在国内外市场拓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津宝音乐节
首先,津宝乐器立足产业服务国家发展,持续满足军乐团国家庆典仪式、解放军部队辅助培训的乐器应用;同时,立足行业服务教育需求,满足专业音乐院校教学示范、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普及用琴需求;其次,立足科技服务高端需求,满足专业乐队及乐团训练或演出、演奏家音乐创作或演出、家庭或发烧友音乐创作和学习等专业化高端定制需求,融合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开发。
津宝第五届音乐节和平路行进艺术巡游展演
津宝乐器认为,产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繁荣。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津宝乐器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内外交流”的形式,探索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并通过音乐节活动增进国内外文化艺术学习、交流,增强民间文化交往。以文化“引进来”促进文化“走出去”,使之成为打通海内外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音乐节独特的民众参与性、带动性,使其举办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加,增进了国内外文化交流,有力的带动了乐器产业的发展。迄今,津宝乐器有限公司作为工业制造型进出口企业,主要生产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乐器支架、乐器箱包等系列368个品种,年产量打击乐器高达24万套、管乐器高达20万支。并且拥有遍布全世界的行销网络产品出口,共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拥有专业乐器产业工人1800余人,年销售5.6亿元,上缴税金5000余万元的现代化规模型企业。
津宝乐器旗下研发的中高端马林巴
可以说,进入后疫情时期,津宝乐器在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内,顺应国家发展大局,乘势而上,把乐器小作坊打造成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中国乐器产业自强不息、奋斗创新的缩影。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十四五”新征程,津宝乐器的品牌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津宝乐器总经理刘运斌表示,“打造中国乐器行业分支领域第一”的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当前,津宝乐器正在着力开展第二阶段目标,“用四年时间创建全球乐器行业强势品牌”;计划2024年公司品牌经营战略重点转入第三个阶段目标,“打造全球乐器行业标杆企业,创建乐器领导品牌”。在企业聚力,协会助力下,深度激活企业内部实施品牌创建的基础上,津宝人将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激情,让津宝乐器用者悦、近者悦、闻者悦。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