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费,家电走在最前面

0
2022-06-15 来源:中国电子报

   在“智慧+”消费的道路上,家电早已走在最前面。经过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尤其是在“智慧+”消费政策的撬动下,家电行业正迸发新的蓬勃动力。

  培育壮大智慧型产品和服务

  近两年来,在线消费、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

  在“智慧+”消费的道路上,家电已走在最前面。业内人士表示,只有产品和渠道两方面均实现智慧升级,才能共同引领家电行业的新消费潮流。

  “智慧+”已经成为撬动消费市场的最大利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居家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急需从家电产品中“发掘”全新的价值。这就需要家电产品变得更加“智慧”,应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多元。与此同时,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传统家电向智慧化、网联化、绿色化、人性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消费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赵燕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5G技术让家电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人工智能让人与家电的交互更便利,新型显示技术推动多屏链接产品出现,VR/AR让家电更具娱乐性。

  “家电是新一代数字技术落地的最佳产品,而这些技术也在促进家电企业更好地读懂和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习惯,使家电更‘聪明’,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要。”奥维云网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说,如今,家电产品正从单纯的功能性产品向智能化服务系统转变,已经逐渐与传统家电产品划出清晰的分界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在相应家电市场,智能空调占比超过50%,智能空气净化器占比达65%,智能洗衣机占比接近60%。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近些年智能家电的普及,正是对‘智慧+’消费的实践。在众多产业中,对于已高度成熟的家电产业而言,智能化已经深入家电企业的基因。”

  “智慧+”新型消费方式层出不穷

  不仅产品需要智慧赋能,渠道也需要智慧加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智慧+”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人们居家时间变长,在线消费的便捷性和无接触交互方式的优势日益凸显。根据《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我国线上渠道零售额在整体家电市场中的占比已经连续两年超过50%。我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线上购买家电。

  以线上为特点的“智慧+”新型消费方式层出不穷,如电子认筹、社群营销、共享拼单、线上直播等。其中,直播带货已成为家电行业零售模式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型消费方式。

  在赵梅梅看来,随着5G移动网络普及,线上购物平台越来越深入人心,未来90%的用户都会在主播的影响下购买家电产品。“利用线上无接触购物的优势,通过小程序、直播平台、微信等手段,让线上流量与线下渠道进一步融合,进一步提高了购物效率。”赵梅梅说。

  消费者既要追求购物效率,又要拥有身临其境般的购物体验,云购物、云逛街、VR购、元宇宙买货等购物手段很好地兼顾了两者。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深圳深业上城、上海大悦城等纷纷落地“VR购”,部分家电品牌零售店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店铺。美的集团首次提出了“元家居”概念,欲开创智能家居的元家居时代。三星、LG以及戴森,分别开通了“三星VR商店”、线上品牌店OBS和“Dyson Demo VR”应用程序,通过VR和AR完成从产品体验到购买的全过程。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用虚拟技术拓展用户的购买渠道将成为“智慧+”消费新趋势。

  海尔智家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一方面,“智慧+”消费能有效拓宽大众消费渠道,改变大众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满足多样化、便捷化、品质化等新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对企业发展而言,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能有效保障企业在不稳定市场因素下的“长期韧劲”,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不仅如此,通过‘智慧+’消费生态体系,各企业也互相借势赋能丰富多元化的消费体验,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实现共享共创共赢。”该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相信,在“智慧+”消费等政策助力下,家电市场将焕发新的活力,迎来新一轮的消费模式升级。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