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体育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体育产业不仅不应该是旁观者,而是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自2014年以来,威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多措并举,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在结合自身优势壮大体育产业的同时,横向拓展发展空间,纵向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开拓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
突破陆地局限 扩展发展空间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进市,威海体育产业并没有局限在有限的陆地空间里,而是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产业优势,赢得了更加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威海的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986公里,占了山东的1/3。现在已建成19个海洋牧场,同时还建成了19个内陆淡水休闲牧场,以此为载体,拉动了休闲垂钓产业的发展。
根据《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威海体育产业正在迅速适应引领海洋发展新常态,努力拓展海洋发展空间,通过推动传统体育制造业创新升级、培育富有当地山海特色的品牌赛事和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带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加快形成海洋强市建设新动能,威海正逐步引导近海渔船上岸,向海洋垂钓、游艇、帆板等体育休闲业态转变,同时将传统渔船停航泊位打造成帆船、游艇基地俱乐部。这不仅是修复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帆船、帆板、游艇为代表的海洋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
培育特色产业 延长产业链条
威海市有1200余家渔具生产及配套企业,2018年休闲钓鱼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根据《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威海将重点发展高端碳纤维渔具制造,创建山东省蓝色经济区钓具产业联盟,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游艇及游艇配套设备,推进供应链和技术资源整合,提升休闲海钓船研发与制造基地建设。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休闲钓鱼产业,由体育部门牵头形成8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品牌赛事和草根赛事并举,威海从以渔具制造业为主的“中国钓具之都”进一步发展成为钓鱼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钓鱼名城”。
休闲钓鱼运动及相关产业具备庞大的爱好者群体和较长的产业链,爱好者粘度高、覆盖生命周期长。近年来威海充分发挥在钓具生产销售方面的龙头优势,结合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海洋牧场、研发钓鱼船艇,鼓励近海渔船转型从事休闲钓鱼,积极举办船钓、矶钓、路亚钓等各类钓鱼比赛,做精做活全国海钓锦标赛、“鱼游四海杯”国际路亚精英赛等品牌赛事,大力开展各类钓鱼技能培训,打造钓鱼产业的全产业链,先后建成38处较大规模的钓鱼场地、10余处海上钓鱼平台,发展了20多个钓鱼休闲俱乐部,持续培育了30多万钓鱼爱好者,在大幅扩张全民健身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休闲钓鱼产业成为威海体育产业的突出亮点。
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威海市委、市政府将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培育扶持,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和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设立1000万元钓具产业提升专项资金,鼓励传统体育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壮大了光威渔具集团、浪宝渔具有限公司等一批自主钓具品牌。二是每年在市级财政预算内设立500万元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了48个优势项目,扶持范围涵盖冰雪项目、竞赛表演、健身服务、体育用品生产等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如领上健身俱乐部利用此项资金实现扩张式发展,成为山东省第二个全国五星级健身俱乐部,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转型为涵盖渔具和自行车生产、工业旅游、竞赛表演、体育服务的复合型企业。伴随着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的人气一年比一年高涨,目前威海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制造、展销以及休闲消费于一体的钓鱼全产业链。
相关部门合力 促进融合发展
威海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温泉资源。体育部门结合资源优势,在发展海洋体育、运动康养上做足文章,成功创建了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并通过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组审核,而且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其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区域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相关产业规模化、链条式发展,成为威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然体育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在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强化相关产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储备。为此,威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聘任了2名国内体育产业知名专家为特聘专家长期出谋划策。体育部门每年还外聘专家举办培训研讨班,累计培养近2000名产业管理或从业人员,另外还通过进企业开展走访送政策活动,为近20家企业带来政策红利和新思路。
同时,体育部门还非常注重发挥舆论的引导力,与市电视台共办的《体育在线》栏目收视率位列全市所有栏目第二位,与市广播台共办的体育快讯广受好评,协调开办的《我要去钓鱼》电视节目带火了休闲钓鱼市场,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也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了解政策、会用政策、用好政策。
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产品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威海还非常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发挥相关部门的合力,做好体育加法,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威海将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发改、文旅、商务、工信、海洋、卫健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工作机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市建设、城市国际化和国家冰雪运动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以做精做活滨海品牌赛事为重点,实现了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2018年成功举办的国际太极温泉康养大会集体育、旅游、养生于一体,2019年即将举办的以“千里海岸线,一幅创新链”为主题的全国徒步大会集体育、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目前,全市共打造铁人三项、海钓、帆船、高尔夫、自行车、公开水域游泳、马拉松等近20项品牌赛事。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评估报告,2017年威海铁人三项赛产生的经济效益达2.35亿元。2018年威海铁人三项赛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赛事”。
根据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统计局在2018年下半年联合发布的《2017年山东省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公告》,2017年威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216.50亿元,增加值为50.87亿元,增加值占当年全市GDP比重为1.45%。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威海市体育产业在实践中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海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夯实主体产业基础、完善和拓展产业链条,非常好地发挥了体育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