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改革,新瓶还是新酒

分享到: 更多
2014-09-05 来源:北京商报

    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7个年头,改变千百万人命运的高考再次站到改革路口。昨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做出重大调整。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今年率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开展试点,2017年全面推开,力求到2020年建成更加公平公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招考制度。

    取消文理分科

    根据《意见》,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都将实现“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此外,《意见》还明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有条件的省份将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我们将在今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开,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

    改革还有余量

    高考制度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的高考制度中逐渐暴露出了惟分数论、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加分造假等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过去长期讨论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现在方案的出台,是往前迈出了一步,值得肯定。但方案本身与公众对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仍然没有改变目前行政包揽的现状,招生的主体还是政府,学校作用依然非常有限,考试的总分模式依然体现不出差异化。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录取制度的改革,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仅仅是在考试科目上进行改革,那么意义并不是很大。而这一次高考改革,仍旧集中在考试科目改革上,录取制度改革的突破还不多,离预期还有不小差距。

    “期望上海和浙江在试点时,能在打破集中录取制度上有一定的实质进展,尤其是上海,该市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有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且复旦和上海交大从2006年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验,完全有条件在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学生双向多选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熊丙奇说。

     培训市场降温

    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完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高考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90年代高校试行并轨招生,考试推行“3+X”科目改革;进入2000年以后,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同时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表示,高考改革方案牵动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很多人的利益诉求不同,甚至有的人是互相对立的,有什么问题也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去调整和完善。

    而目前看来,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已经带动了相关培训市场的降温。“这场改革将对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取消文理分科、取消特长加分后,相关的培训热度将明显降温,机构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数学、英语方面。”储朝晖称,以北京为例,讨论英语降低50分、语文提高到180分以来,今年二季度,英语课外培训报名人数就有了明显缩水,缩水幅度在10%左右,而语文相关的辅导课程则报名人数增多,最高的补习班人数增幅可达30%-40%。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