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要限制进口奶粉过快增长

分享到: 更多
2014-12-29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进口奶粉价格呈现倒挂趋势,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面对进口奶粉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建议在不违反WTO原则下,对于进口过快增长的乳品通过技术标准来加以限制,加大对于不合格产品的打击。

海外乳企冲击国内市场近年,随着乳品量进口越来越大,进口奶粉价格大幅波动,并呈现倒挂趋势,对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由于进口原料质优价廉,企业大量使用,替代国内原奶,引起上下游产业矛盾进一步加深;随着国际化发展,国内企业加快海外投资布局,从而减少了国内奶源、加工等方面投资。上述三大矛盾,伴随产业深入调整及外部进口增大,开始进一步激化。

进口与国内加工及养殖矛盾

首先,进口乳品目前已经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今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干乳制品累计进口量为125.2万吨,同比增长31.3%;进口大包装奶粉(原料)累计达81.41万吨,同比增长50.0%;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8.98万吨,同比超过100%。

笔者预计,今年全年进口乳品量超过180万吨。其中,液态奶进口量约30万吨;大包装奶粉进口量约100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约10万吨。进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约1350-1400万吨,占全国用奶需求量的三分之一,按照国内泌乳奶牛奶牛平均单产6吨,进口乳品折算原奶相当于230万头泌乳奶牛年产量。

其次,进口快速增长对国内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一是造成国内乳品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国内乳制品产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干乳制品233.13万吨,同比下降35.8%,液态奶1993.14万吨,同比仅增长0.7%。二是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目前,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烘培食品、糖果等基本均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更多的奶粉生产企业也转向海外采购原料。

从国家统计的干乳制品产量大幅下降,可以说明国内大部分工业奶粉生产企业已经减少生产,国内原奶大部分都压给乳品企业,在政府积极倡导和出于保护奶源目的,国内乳品企业一方面积极收奶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进行促销;一方面喷粉入库。收奶喷粉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而市场促销又减少企业正常盈利能力。

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矛盾

长期以来,由于养殖与加工环节没有形成稳固合作共赢关系,加上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及散养为主,市场议价能力弱,所以双方此消彼长的利益博弈矛盾一直存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散养基本已经退出市场,小规模养殖近些年随着比较收益下滑也陆续退出市场,而大规模养殖增长速度慢于小规模退出速度,造成2013年“奶荒”。

今年,进口奶粉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原奶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大多食品企业尽可能选择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同期部分工业奶粉企业减产或停产,国内原奶都压给了乳品企业,在个别地区乳品企业也减少收奶量,从而激化了上下游矛盾。但实际上,今年在国内外原奶价格差距较大以及经营压力很大情况下,国内乳品企业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拒奶情况。目前,国内乳品企业奶粉库存压力大,预计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够完全清理结束。

国内奶牛养殖最大问题就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主因:一是因为成本高,目前,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中小规模养殖,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牧场养殖管理不足、中小规模养殖品种改良不够、防疫费用高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其系统性成本高。二是对于占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仍然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潜在成本大,比较收益低,养殖积极性不高。

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好的农业发展基础,长期来看,在奶牛养殖及原奶价格上具备国际竞争实力。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原奶价格低于国际平均价格就是明证。但近五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资源日益紧缺,养殖成本快速上涨,造成今天价格高于国际。

根本上,这是由于整个奶业发展时间短,从过去小农奶业向现代化奶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从牧草、防疫、配种等系统性的产业发展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成本高涨,而这些年在规模化方向上又走过不少弯路,无疑进一步加剧矛盾产生。

实际上,中国奶牛养殖的方向很明确,坚持“种养”结合,推动专业分工,发展适度规模化和适度精细化。而这种发展模式才是最经济的、可持续的,才能够让我们在未来与国际原奶价格相比具备较强优势。可见,当前中小规模养殖仍是未来中国奶牛养殖的主体,是奶业发展的脊梁。

目前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专业化改造,发展家庭牧场或者形成合作社模式,而核心在于如何推动土地流转、如何增强其融资能力、如何为其构建配套灌溉、防疫等基础服务设施等。这一方面,提升奶农的积极性;一方面推动上游系统产业全面建立起来;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上游议价能力,与下游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减少博弈。只有当符合中国现代化养殖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养殖成本。

乳业海外投资增加与国内投资减少的矛盾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国内乳品产业资本海外投资在不断增多,但奶牛养殖社会融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投资力度下降,更多资本投向农业为主的基础领域,奶牛养殖及相关加工领域投资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趋势。

恒大、阿里、华润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养牛和乳业领域,源天然、圣牧等通过上市融资,外资也在加大对华奶业投资,比如恒天然、通用磨坊、朝日等。可见,国内奶牛养殖产业并未因为产业资本走出去而投资热度骤减。

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根本问题在于,海外奶源的使用将会减少对国内奶源依赖,短期会影响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但从本质上看,中国乳业发展,核心在于加工企业,基础在于养殖环节,这是中国产业特定环境和发展历史决定的。

因此,乳业强大,以奶源基础,但发展更仰仗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实力后,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本国养殖产业。如果企业不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未来面对海外低价优质产品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加工企业衰弱必将影响上游奶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总结及建议

对于乳品进口与国内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之间矛盾要有正确的态度。长期来看,国内奶牛养殖与乳品进口是不矛盾的。按照原奶折算,近两年中国大陆地区原奶消费量大致在4000-4300万吨,而实际国内原奶产量大致在3500万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