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家电败退:中韩企业争夺家电主导权

分享到: 更多
2015-02-04 来源:慧聪家电网

    2月2日,松下中国向记者透露,在电视机价格竞争越发激烈的过程中,松下作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并与中方合资伙伴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事业终结和企业清算达成了合意(共识)。

  松下在华生产电视机已经有19年历史,去年其退出了等离子电视生产,如今结束了液晶电视制造,至此,松下宣告了中国境内的电视机生产的终结。

  日本家电品牌收缩早有先例。此前,三洋电视、先锋、东芝都曾与国内企业进行代工或者买断经营合作。近期东芝也传出消息,3月起将逐步停止研发和销售面向海外市场的电视机。这是一个行业趋势,在辉煌了三十多年后,日本家电产业主导权交棒。

  松下山东工厂开始清算

  昨日(2月2日),松下中国向记者发送了关于“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的通知”的声明。声明称,松下在2015年1月30日终止由松下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公司出资设立的超薄型电视机生产企业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称为“PAVCSH”)的生产,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

  据了解,松下的山东电视工厂是松下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早在2009年10月,京东方以10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北京松下所持CRT彩管业务合资公司50%股权。而在2013年,松下曾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1995年,松下成立了PAVCSH,次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此后,在中国境内生产电视机长达19年,伴随着PAVCSH的解散,松下也彻底宣告了中国境内的电视机生产的终结。这或许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松下电器表示,“在超薄型电视机价格竞争越发激烈的过程中,松下作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

  不过,此举并不代表松下退出中国彩电市场。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部长张婷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松下超薄型电视机的销售将以委托生产等形式继续进行。“我们希望借此强化松下超薄型电视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增强电视机事业的营收能力,进而提升电视机业务的整体收益能力。”

  张婷还表示,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员工预计将于今年2月底前全员终止雇佣合同。关于员工的待遇,松下将依照中国的法律和习惯按照劳务协议进行商定。此外,松下还表示,部分业务用显示器制品将移交至三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进行生产,销售以及针对客户的维修等售后服务仍会一如既往继续开展。

  中韩彩电争抢下一棒

  不仅仅是松下,近两年由于日元加速贬值、创新和营销不及苹果以及韩国三星等企业,日企在家电领域集体陷入滑铁卢,纷纷收缩转型。1月29日,东芝宣布,由于电视业务持续亏损,3月起将逐步停止研发和销售面向海外市场的电视机,还在就如何处理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海外工厂展开磋商。

  关于退出海外市场的主要原因,东芝解释称,由于产品的竞争激化,电视业务持续出现亏损。财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电视业务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5%,降至1542亿日元,其中海外销售额比率为75%。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东芝和T CL合作,后者为其代工,但是随后也陷入停滞。

  不仅如此,索尼更早就启动了电视去制造化,夏普也在部分市场进行委托加工。十年间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全球日本家电一统天下,但是在五年前,东芝、日立品牌已经很少见,如今松下的彩电已经少见,在连锁卖场,索尼、夏普的产品阵容也日渐收缩。

  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向记者表示,日本退出客观上会为韩国品牌和中国创造机会。但是中国企业并不容乐观,“很多企业遇到的现实是,在海外市场扩张,韩国企业大力阻击。”刘步尘表示,中国企业要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日本家电企业退出后的空白不是中国企业来填补,就是被韩国企业抢走。“家电产业的主导地位从美国、日本传递过来,接下来将是中国和韩国争抢下一棒的阶段”。

  业界观点

  日本家电没落是收缩也是主动转移

  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回顾全球家电产业重心转移,1950年前美国一统天下,欧洲家电亦有一席之地,1970-2000年期间,日本家电称霸家电江湖。2000年后,韩国企业快速崛起。如今,中国和韩国家电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转移的规律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在成为发达国家后,家电行业的主导地位往往就被其他国家夺走。反过来看,美国虽然退出制造链,但是没有退出产业链,而是专攻标准和技术。日本目前也在按照这一路径走,3D、4k、量子点等技术都是由日本开发,并由中国企业发扬光大。日本家电的没落不完全是失败,而是主动的产业转移。如今,夏普、松下、东芝等转型医疗设备、能源,特斯拉的电视就是松下在提供,所以不能简单地嘲笑日本家电的失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