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为中国葡萄酒点赞

分享到: 更多
2015-0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昨日上午,在北京青龙湖国际红酒城举行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颁奖典礼和“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签约发布。房山区政府及相关机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组委会主席卜杜安·哈弗、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相关人员以及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中国获奖酒企代表和20余家媒体记者,共计140余人见证了这一盛大时刻。

    据悉,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葡萄酒赛事之一,1994年开始举办以来,迅速在世界葡萄酒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酒界“奥斯卡”。每年有来自全球近万款的葡萄酒参加比赛。评委则是由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葡萄酒业专家组成。从2005年开始,本着彰显国际性、寻找优质美酒、推广世界各地酒文化的目的,开始走向世界,寻找世界著名“酒都”举办大赛。2015年5月,在意大利举办的第22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上,中国共斩获5金9银。这是中国葡萄酒迄今为止在这项国际比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葡萄酒高超的酿制水准,也引起了大赛组委会对中国葡萄酒的高度关注。

    中国作为葡萄酒消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红葡萄酒消费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葡萄酒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为世界所瞩目。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后发优势,使其正在快速与世界接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组委会选择在房山举行中国获奖酒品的颁奖典礼,不仅对中国葡萄酒已做出的成绩予以大力肯定,而且对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卜杜安·哈弗表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中国乃至欧亚相关地区葡萄酒产业的推动,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转变城市功能定位,确立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使大赛组委会更加重视中国葡萄酒产业,更加重视北京在国际葡萄酒文化和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再加上北京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所以此次颁奖典礼在北京房山举行,也把2016年10月的“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的举办地定为北京房山。

    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的北京市房山区,恰好位于北纬40度左右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线”,而且还拥有最适宜酿酒葡萄生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山前小气候特征,再加上良好的土壤条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酒庄葡萄酒产业。房山区的葡萄酒产业,契合了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转变的发展战略,顺应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其酒庄葡萄酒的定位,也代表了中国葡萄酒生产从简单粗放向标准化、生态化、与世界接轨的趋势。通过此次颁奖活动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还旨在发掘更多中国优质的酒庄酒来参加世界级的大赛,整体提升中国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界的地位和知名度。

    在此次活动上,首先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卜杜安·哈弗亲自为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上获奖的14个中国获奖酒品颁发了奖状和奖牌,这是中国葡萄酒获得的专有殊荣。他们是:获得金奖的中粮长城海岸精选赤霞珠干红2011、山东台依湖霞多丽干白2014、宁夏兰轩酒庄霞多丽干白2014、中信尼雅酿酒师霞多丽干白2013和新疆天塞酒庄精选霞多丽干白2013;获得银牌的宁夏御马国际酒业御马干堡西拉干红2013、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的和硕特珍藏赤霞珠干红2012、宁夏贺兰晴雪酒庄加贝兰珍藏干红2013、宁夏类人首酒庄珍藏S干红2012、新疆乡都典藏干红2013、张裕新疆巴保男爵庄园干红2011、宁夏原歌酒庄私藏赤霞珠干红2013、新疆中菲酒业珍藏赤霞珠干红 2013和中菲橡木桶希拉干红2013。中国葡萄酒的大丰收,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新希望。

    中国农业大学的黄卫东教授也对中国葡萄酒现状和发展做了专题发言。黄教授在发言中倾注了对中国葡萄酒的赞许和期望。

    其后,进行了“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的签约发布。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宣布,房山区政府日前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组委会以及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于2016年10月在房山共同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莅临现场的上百位嘉宾均感觉到中国葡萄酒业的进步,和中国葡萄酒融入世界竞争大潮的勇敢、决心和成果。

    颁奖典礼之后,卜杜安·哈弗同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房山区的代表性酒庄。无论是规范的酒庄管理和葡萄生态种植、葡萄酒酿制,还是房山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葡萄酒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为人们带来了中国酒庄葡萄酒发展的新希望。此外,再加上已经在世界大赛上屡获佳绩的宁夏产区、山东半岛产区、新疆产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酒庄葡萄酒,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酒庄葡萄酒正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国际标准。他们的共同努力将会大大改变中国葡萄酒的现状,带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振兴,引领中国葡萄酒与世界接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