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携手 全心为民共筑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分享到: 更多
2015-08-05 来源:新文化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如何实现李总理的这一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都下了很大的心思,并在努力实现着……这里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移动)为此做了不懈努力,为此他们通力合作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的另一种专线的访问形式即“移动4G专线”。商户在销售商品时通过移动4G专线访问吉林省食药监局的电子追溯系统,实时传送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销售数据,省食药监局即可在后台对全省的食品药品进行监管,实时查看各种商品的销售数据、库存情况、生产批次、有效日期,针对问题商品,一键锁定,实现了食品药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缘起——

多年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老百姓(603883,股吧)都关心关注的大事!曾几何时,那些让人们震惊的苏丹红、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建设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成为所有人的迫切需求!

为此,吉林省政府早已提出关于推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的意见:实施全程可追溯监管,监督指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鼓励其建立电子台账,强化自律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药品可追溯监管平台,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为此,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追溯体系建设作为201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标是:实现食品药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桌各个环节全链条的全过程监管。重点是食品,食品的重点是流通!要做到来源来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让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确保饮食用药安全,放心消费。

为此,通过吉林移动构建的公众溯源服务平台,真正做到让每一件食品药品可查可溯源成为必须!

构建——

2014年9月,吉林移动与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全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全面且深入的合作。其中,食品药品电子追溯项目是合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此项目中,吉林移动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专线的访问形式即“移动4G专线”。商户在销售商品时通过移动4G专线访问吉林省食药监局的电子追溯系统,实时传送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销售数据,省食药监局即可在后台对全省的食品药品进行监管,实时查看各种商品的销售数据、库存情况、生产批次、有效日期,针对问题商品,一键锁定,实现了食品药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截至2015年7月,吉林移动在全省发展的食品药品电子追溯项目用户已占到吉林省市场份额的80%。

2015年7月22日,由吉林移动与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食品药品电子追溯项目交流研讨会暨二代溯源终端产品发布会”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这次会议以“诚挚合作,不断探索,持续推进与食药监系统的信息化合作”为主题,在交流食品药品电子追溯项目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展示了电子追溯项目的二代溯源终端,同时吉林移动的“4G版IMS”、“和目”等其他信息化产品也给参会的各位领导和同事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实施——

食品药品溯源项目是通过专属溯源终端及数据传输网,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进行全流程的监管。吉林移动作为溯源项目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移动4G专线”,通过专网接入,既保证了追溯数据上传的高效性,又保证了追溯数据的保密性。

吉林移动白城分公司和食药监局在这个项目工程上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他们在现有可追溯建设的基础上,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电子商务等六大业态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六大业态全部实现可追溯体系;二是六大业态各自上下游之间以及省、市、县、乡四级监管部门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三是业态监管人员与具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相互明确;四是社会公众通过追溯平台随时查询部门监管信息、企业信息、产品信息,逐步建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明确、信息可共享、公众可监督”的全维度可追溯链条。

可追溯体系既是监管规制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体,也是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统一体,建成后将使食药安全监管和食药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