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缝机谋“常青”

分享到: 更多
2015-08-14 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青县,广袤的河北平原上的一个“弹丸”小县。然而,这却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版图上多年来青春常驻的一个著名产业集群。
在这里,有着各种类型缝纫机加工企业近150余家,以生产特色的特厚料工业缝纫机和农业、工业包装用编织袋缝口机(封包机)、集装袋系列缝制设备等特种封包设备而享誉行业内外。40年的风雨,她见证了缝机行业从弱到强,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变迁。青县缝机更抓住机遇,成为了行业内外公认的北方工业特厚料缝纫机生产基地。

历史悠久,稳定有特色
评价青县缝机发展的特征,人们大多会说到一句:稳定而有特色。表现在市场稳定,受行业波动小,这是源于青县企业多年来参透自身优劣长短,对产品选择的结果。
据青县工商联负责人介绍,青县缝制机械行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生产纸袋缝口机零件;1974年左右陆续建起了社办厂,开始生产缝纫机整机、纸袋缝口机。随后,全县唯一规模最大的国有工业缝纫机企业:河北青县工业缝纫机厂成立,以纸袋缝口机、面袋缝口机、麻袋缝补机三种主要产品生产为主,年产值达1000万元,成为当时全国40个缝纫机定点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为河北青县工业缝纫机厂做配套的大量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开始涌现。加上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天马公司在天津落户,催生了天马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出现。1995年之后,河北青县工业缝纫机厂生产经营形势不佳,直至2002年破产。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开始由生产零部件向整机延伸。2000年,盘古镇设立了缝纫设备工业园区,民企实现快速发展,友田、青工、东升、志强相继成立,逐步实现了青县缝机的零部件到整机的转型。
目前,青县缝机形成了一个“配件——整机——配套经营”的专业化生产体系,集产品研发、毛坯锻造、零件加工、整机组装、检测、营销于一体。而依托北方农业各大省的发展,青县也逐渐形成了缝包机、纸袋机、包边机、中厚料机等中低档产品整机和零配件、部分高档机零配件生产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青县的封包机、特厚料机等类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据青县工商联统计,截至2014年,青县有各种类型缝纫机加工企业89家,总资产2.5亿元,年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生产整机企业17家,生产配件企业51家,各种类型的经营户75家,从业人员2029人。多年来,青县缝机稳步发展,区域优势整体明显,在相关产品领域始终保持着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

后劲乏力,平缓少亮点
近年来,青县缝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工艺和设备改造以及引入现代管理制度等措施,产业发展进步明显,友田、青工、志强、双星、东升等骨干企业大多新建、扩建了厂房,加大设备投入。目前,青县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缝纫机企业有10家左右,企业均自有品牌,运营质量比较高。
据河北青工缝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谦介绍,2013年以来,招工难、成本上涨也开始波及到青县缝机行业,工人工资普遍涨至3000元左右,虽然低于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但对工资水平较低的河北企业而言,压力偏大。为此,青工每年投入200-300万元左右进行设备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化解成本压力。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由于纷纷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青县缝企的工效和产品质量有了普遍提升,友田、青工、志强、东升等十余家骨干企业产销增速在30%-50%。青县志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义表示,志强扩大了生产规模,建设新厂,扩大销售渠道,每年设备改造投入达400万元,引入数台加工中心,不断研发自动化新品,提升生产制造水平。
不过,由于青县缝机产品专攻中低端特厚料市场的单一性,虽与国内其他地区形成了差别竞争,企业产品利润率相对较高,但客观上也带来整体市场空间较小,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发展缓慢,企业后劲不足的弊端。
如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青工以封包机为主,志强、双星、友田、秦工、东升等企业都生产有封包机和中特厚料机,一些企业生产零部件。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工业缝纫机相比较,其产品市场份额的相对稳定,企业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在研发的投入及对市场渠道的开拓上,还欠缺热情与动力,更没有诸如台州企业那种“无创新必死”的紧迫感。如有的规模企业,研发人员不过两三人,产品的更新换代缓慢,装配水平初级,产品自动化程度较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遭受严峻挑战。

挑战加剧,转型在何方
随着人工成本及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青县貌似“自给自足”,数十年如一日的平缓发展正面临着变局,如何保持青县缝机产业的“青春永驻”,青县转型又将跨过哪些羁绊?
首先,创新能力,转型尚需起步。青县的规模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普遍投入不过一两百万元,那么青县中小企业的投入更加可想而知。面对粗放式发展、技术含量偏低、创新程度普遍孱弱的青县缝机企业来说,怎么才能保有现有的利润,保持与市场、行业无争的淡定?
朱炳义感慨:“青县的缝纫机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以往,市场就那么大,坐在家里赚钱,产品修修改改,第二年还可以投放市场。但随着各项成本上升,市场总体容量有限,企业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张。此外,客户对产品质量、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面对这样的形势,企业的利润逐年在下降。”
作为青县缝机骨干企业的志强,在封包机市场容量几乎饱和、中厚料机滞步中低端、零部件利润偏低等问题逐一出现之后,朱炳义近几年来一直谋求企业的转型,但他也直言:青县企业多年来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自主创新能力普遍偏弱,研发人才匮乏,尚处于缝制机械行业的低端。
其次,原本依托传统农业区域的地缘优势反成了劣势。由于青县归属河北沧州,紧邻北京。随着北京、河北治理雾霾污染的力度加大,2015年初,河北出台燃煤锅炉治理实施政策,青县缝企开始加大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的推进力度。青县双星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焕忠给记者算了笔账:“企业用天然气的成本大约是用燃煤的3倍,用电是2倍,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都非常高,至少上升10%左右,这对于目前效益并不乐观的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第三,区域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维权艰难。青县缝企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其产品创新、升级只能在本区域企业内完成。除封包机、特厚料机的高端类产品仍属日本、德国外,其他中低端产品已经为青县垄断,因此,青县大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了当地很多中小缝企业模仿、拷贝的第一选择。除此之外,价格比拼已经日益激烈,大企业在成本、价格上面临着更多的考验。

创新转型,青县求“常青”
面对这些困扰,青县缝企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应对转型。如志强开始加大了与国内一流电控企业的合作,开发自动类产品,满足下游用户对提高效率的需求;友田主动放弃所有的低端类产品,加大了诸如在高端吨袋机系列的发力度,力争在附加值高的领域有所建树;青工专注、完善封包机的全系列产品,形成高中低档各类产品在市场的全覆盖……
青县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注重对市场渠道的拓展,对经营模式创新的探索。采访中,志强、双星、青工都希望能够通过行业协会帮助,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搭建企业与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推动青县缝企创新能力的提升。
朱焕忠建议:“青县缝企业现在急需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迫切希望通过行业协会、当地政府出面,组织青县缝企赴台州、江苏、广东等缝机发展先进区域进行学习参观,让青县缝机能够走出去,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组织行业专家,赴青县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以座谈会的形式,为青县缝机行业的发展进行把脉诊断,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而作为一方政府,青县对缝制机械行业的支持力度依旧。青县工商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政府也将依托盘古镇缝制设备工业园,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青县企业与缝制机械行业先进区域进行产业对接和产品配套,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拓宽产销渠道,推动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从而更好地塑造青县缝机这块数十年来一直享有盛誉的“常青”品牌。


毋庸置疑,创新求变是行业永葆青春的唯一灵药。在行业由大变强,迎合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快速迈向强国的此时此刻,曾经标注勤劳、刻苦标签的青县缝机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创新乏力、人才匮乏、管理滞后、模式陈旧等等症状,这不仅仅是青县缝机的发展问题所在,更是某些方面制约中国缝机迈向更高目标的瓶颈。不过,也只有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打破瓶颈,用曾经创业的胆识,找准定位,再创业、再上路,青县的缝机产业才能够“永葆青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