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工艺美术业复苏曙光已现
今年3月,我市南流江宝玉石雕件《守望》荣获“2015‘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让业内对我市工艺美术创作刮目相看。而在不久前2015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的评比中,我市有8件工艺美术品获得金奖,10件获得银奖,13件获得铜奖,获奖作品包括有羽毛画、瓷器、编织、玉器、石雕、木雕、布贴画等,获奖之多内容之丰富,是我市工艺美术品整体水平一次集中表现。玉林工艺美术品,成为广西工艺美术业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实,羽毛画等玉林工艺美术品积淀着独特文化内涵,也是玉林的名片。由于市场退化、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原因,我市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发展和传承上遇到了瓶颈。但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市工艺美术业民间专业性组织先后成立,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渠道开拓展销平台,羽毛画也获得了自治区及本地的资金扶持。久负盛名的玉林工艺美术初现复苏曙光。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手工艺品行业要更好地发展起来,需要借助互联网和金融平台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玉林羽毛画获得专项资金扶持。
现状:高端礼品市场萎缩,手工艺品迫转型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流通量的减少,不少手工业从业者都面临着重新寻找市场的问题。
玉林羽毛画历史悠久,做工精致美丽,曾经驰名中外,是众多字画收藏爱好者的上乘佳品。玉林工艺美术厂的雷厂长表示,羽毛画作为玉林的代表性手工艺品很受欢迎,但近年来送礼、收藏的渐少,生产和发展变得缓慢了很多。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卖贵了没人要,卖少了不舍得。”这是玉林工艺美术大师黎斌的话。黎斌从事布贴画生产已经十几年,她的作品色泽丰富,栩栩如生,作品《和谐》获得今年“八桂天工奖”的金奖。由于人力和资金有限,黎斌的作品不多,多数作为礼品送人,只有少部分卖出,但每卖出一幅,价格都会比市场上各种装饰类的画贵出不少。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市场化,黎斌也曾想过将自己的技术与生产工艺品的厂家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布贴画的市场,让布贴画成为大众消费的手工艺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这个想法没有实现,玉林的布贴画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不仅手工艺品在市场遇冷,即使是前几年备受推崇的木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玉林正龙木雕的黄志龙告诉记者,这几年高端礼品市场不景气,花费心思精雕细琢的木雕产品做得少了,做多了怕没人买,做贵了怕卖不掉。
困境: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仍是难解之题
记者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几乎每一个手工艺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工艺品生产行业陷入了一个没有人才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就筹集不了资金,没有资金更找不到人才的怪圈。
从事工艺美术品生产,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光是学会和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一般都要3-5年,制作一件产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因此,工艺美术品从业者越来越少,很多行业都面临着技术传承的问题。根据《中华手工》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55%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年龄在50岁以上,近6成传统手工从业者尚未找到继承人,近7成受访者对传统手工的学习意愿不高。
目前玉林工艺美术厂里仍在从事羽毛画生产事业的只有几个人,多数都是退休之后再复业的老员工,羽毛画技术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断层危机。雷厂长表示,虽然想要多招点人,但是大多数人只关心能不能挣到钱而不是真心实意学技术,还有一些人学了技术之后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而陆续离开,所以多年下来还是原来的几个老员工在维持着羽毛画的制作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限,无法筹来资金,就更难雇佣新的人手。
在技术传承的问题上,手工艺从业者都进行过或多或少的尝试,布贴画大师黎斌曾开过辅导班,让更多人参与到布贴画的制作中来,但由于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学技术,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最后不了了之。木雕大师黄志龙为东阳木雕的传承人,打破了技术“传男不传女,家传不外传”的传统,只要有人愿意、有心来学技术都会认真教授。目前黄志龙收了几名学徒,在技艺传承上有了一定的保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