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宁黄杨木雕艺术研讨会于昨天下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召开
2016-04-11 来源: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昨天下午,郑胜宁雕刻艺术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举办,展会上主要展示的是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胜宁从事雕刻艺术工作50多年来的作品。
郑胜宁大师出生于1943年,笔名耿艺,浙江温州乐清市象阳镇人,1972年定居杭州市。郑胜宁在黄杨木雕、根雕以及室内外雕塑艺术领域里耕耘了50余年,成就斐然。在一般人的理念里,木雕艺术是一种带有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传承性大于创新性的传统艺术,但郑胜宁的木雕艺术却呈现了一种别样的新意。根雕《苏东坡》,除了面部经过精心雕刻以外,其他一任天然,飘飘长髯,卓然长袍,皆由自然造化。人物脸部表情雍容平和,瘦削的身体承载了过多的忧患。身躯极伟岸,飘动的长须质感很强。2012年,郑胜宁以民间三十六行为素材,创作了《穿街走巷》、《老木匠》、《顶上功夫》、《绝活》等作品,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细节用圆雕的手法再现出来,使人产生深深的怀旧。接下来,郑胜宁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十六行”三十六件作品的创作,并屡屡获奖。这些作品也在本次展会中展出。
同时,郑胜宁黄杨木雕艺术研讨会也于昨日下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有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杨明贤、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江伟、杭州市经信委杨建强处长、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王英翔馆长。研讨会还邀请到了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恬、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祖熙、杭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吕春生、浙江省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都一兵,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范佩玲、查永玲,中国美院教授付维安、高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王文瑛、朱炳仁、陈水琴、王笃纯、王笃芳,赵建忠,以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钱高潮、刘小平、吴松江、王笃清等人。
会议由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杨明贤主持。
会上,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祖熙发言,他表示:“乐清黄杨木雕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质地坚韧被称作中国四大木雕之一。郑胜宁15岁赴乐清木雕厂当学徒,创造黄杨木至今已58年,在杭州河坊街工艺美术大师楼,现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天天坚持创作,始终以勤奋著称。郑胜宁的作品大气,自然,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浙江美院教授高照在研讨会上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与郑胜宁大师以及在座的来宾共勉,他说:“‘古’为传统,‘今’是现代,‘洋’更多的是指西洋,‘中’当作是中国,在传统方面,要以写实为基础,同时要注意写意性,增强韵味上的形成感,增加东方的审美情趣。要遵循自然规律,以西方的写实为基础,以东方的写意为高度,结合民族感,又有现代性。”
浙江省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都一兵也在会议上发言,他提到:“黄杨木雕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而郑胜宁在黄杨木雕上继承了优良传统,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在描述现代人物方面更胜一筹。作品尊重生活又不失创新,同时他的作品体态并不大,但并不缺少艺术效果,真正做到了小品而大气。”
此外,在会上,王英翔、王笃芳、付维安、郑蓉、王笃纯、陈水琴、刘小平、嵇锡贵、王文瑛、范佩玲、查永玲、杨建强、王恬、吴松江以及郑胜宁的学生等人先后发言,喟叹于郑胜宁大师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认为他勤奋,谦虚,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研讨会的最后,郑胜宁大师对在座的各位进行了感谢致辞,他表示:“本次展览是我从事雕刻艺术50余年的一个回顾和汇报。通过展览,一方面我希望能听到大家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我可以以此为契机梳理自己的艺术思路。”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