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产业有没有“虚火”?

分享到: 更多
2016-06-24 来源:新民周刊

借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交网络发达的东风,跑步产业也迅速地火了起来。政府、商家、个人,每一方都想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本来并无可厚非,问题是,繁荣的表象下,是否隐藏着问题?国内跑步产业如何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径?

跑步产业迅猛发展跑步绝对是个好买卖。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当年的“46号文”,从顶层设计上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和消费的发展。在跑步产业研究者、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陈国强看来,这对企业和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明显的利好消息。

当然,比起背后的支持政策,更加易于观察、引人瞩目的是近些年跑步运动的火爆。以马拉松比赛为例,几年前,全国范围内的马拉松比赛总共只有四五十场,但到了今年,仅以浙江省为例,省内各地举办的半程或以上的马拉松比赛就超过了70场;2015年全国举办的半程或以上马拉松赛事不下500场。至于细化到各种组织举办的迷你马拉松、森林跑、校区跑、颜色跑、荧光跑等大小不一、花样各异的跑步活动,那就真的只能以“不计其数”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10月18日一天,就有27个路跑比赛在全国各地举行。

跑步产业红火,各方力量纷纷涉入。首先,各地方政府非常积极,都争着要把跑步赛事当成“城市名片”。陈国强说,浙江文成县今年10月举办了半程马拉松赛,为了吸引参赛者,当地政府为比赛选手提供了免费住宿的优惠政策。

商家就更不用说了,在跑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都牢牢把握住商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运动装备、补给这类传统的跑步产业,近年来专门针对跑步而产生的细分服务企业也很多,而且创业者大多具有资深跑者的身份,他们往往从跑者的网络社区做起,凝聚人气后,再提供付费增值服务:包括组织跑步赛事、提供训练咨询、装备评测导购等。

同时,跑步产业也与其他产业结合。例如,有旅行社提供赴异地跑马拉松的打包服务:赛事报名、护照证件、交通住宿、赛后在当地的旅游,一站式搞定。在大型跑步赛事中,心脏除颤设备与服务的供应是刚需,而赛后的拉伸、运动创伤的恢复也必不可少,这都给原来的产业提供了拓展机会。

尤其在社交网络风行的当下,政府、商家和个人的形象不仅仅出现在官方的、传统的媒体上,而且在跑友们的朋友圈、微博里病毒式地传播,这种影响力是以前的各种营销模式难以企及的。更何况比赛组织方还有意识地在各大网络平台主动发起话题造势。

跑步究竟有多赚钱?陈国强告诉《新民周刊》,全国范围内的跑步产业产值很难估算,但可以从一些个例管中窥豹。他指出,以马拉松为例,毛利率是很高的,他估算应该在200%-300%。2013年北京马拉松被爆总营收3000万元,陈国强粗略算了一笔账:“北马”名额3万人,全部为全程,报名费每人200元,仅这一项收入就是600万元;每个高等级赞助商的赞助额估计都不会少于1000万元;这样,收入达到3000万元并不难。而据他透露,一场马拉松比赛,如果不上央视这样的全国性平台直播的话,全部支出就在500万-600万元。

至于跑步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就更难估量。即使是浙江文成这样只有5000余人参加的半程马拉松赛,当地政府还提供了免费住宿,但据赛后评估,每一个参赛者在当地的平均消费也在200-600元。据媒体报道,去年的广州马拉松以2000万的投入撬动了8000多万的经济效益,而今年这个数字肯定会明显增长。更不用说201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评估报告显示:厦马当年估计将给当地旅游市场带来的价值,最高可达90.23亿元。

是否“虚火过旺”?

陈国强不仅是跑步产业的研究者,其本身也是一名资深跑者,从1998年开始跑马拉松,曾连续10年参加上海全程马拉松赛,“跑马”的足迹遍布国内外。他直言,国内跑步产业迅猛发展的繁华景象下,暴露出一些问题。“虚火过旺。”他用这四个字来形容。

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问题。今年12月5日举行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上,数名选手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其中一名33岁的深圳男子在接近终点时倒地,送医后不幸去世。而这并不是今年国内马拉松赛场唯一的悲剧。

今年北京马拉松有多名选手昏迷或需要急救。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一30岁左右的男子临近终点时突然晕厥,不幸猝死。11月8日,上海马拉松,一年轻男跑友在赛道26公里处突然倒地不起,在身边跑友和医护人员的合力救治下脱离危险。11月15日,上饶马拉松一名20多岁的跑友在冲过终点后摔倒,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陈国强说,跑步中出现的人身安全事故很多都与心脏问题有关。他提出,有效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的有效检查措施是心脏彩超,但这一检查目前并未列入大多数国内马拉松报名要求提供的体检项目。他说,提这个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做心脏彩超要花费额外的金钱和时间,许多跑者未必愿意,赛事组委会也未必愿意推行。今年的杭州马拉松报名需要提供心脏彩超,规定一出就引来不少无法理解的跑者的抱怨。

另外,他还举例说,现在我们的马拉松比赛,沿途会有许多观众大喊“加油”,这在他看来其实并不科学。“长跑过程中,尤其是接近终点、身体接近极限状态时,量力而行非常重要。不顾身体状态,一味‘加油’,非常危险。”

缺乏科学知识普及,而在产业资本推动下急剧升温的“跑步热”,会带来对跑者不可忽视的运动伤害,作为一名资深跑者,他很担忧。

陈国强还提出,目前国内不少中小城市的马拉松主要是政府投资,而且有的为了扩大影响力,一定要上央视直播,投入很大。“当然,政府这么做的理由很多:推广城市形象、‘性价比’高,等等。”但在他看来,如果一直是政府来出钱,是有问题的。相比之下,美国等马拉松运营较为成熟的地区,政府并不出资,赛事成本由跑步协会等民间组织筹集。

他亲身体验过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卡梅尔、伊利诺伊等地的马拉松赛,与国内马拉松相比,它们的成熟之处在于更加注重细节。他参加过国内的一次马拉松赛,组委会在终点并未提供饮用盐水,而这将增加跑者的心脏负担。他说,国内某些赛事组织者的差距在于,有些是缺乏服务意识,有些是有满腔热情想服务好跑友却不知细节到底该怎样做。

陈国强说,对于国内跑步产业的发展趋势,他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他眼里,真正长期坚持跑步的群体应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爆炸式增长”不一定是好事。任何产业都会有它的起伏周期,个人跑者如果只是为了“秀”,新鲜劲头过了也就不再会玩儿了。他尤其希望,政府、商家等力量不要做一锤子买卖、赚一把就走,而是真正把这个产业规范地做起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