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第一镇再出发 回归温商打造“国际真皮大世界”

分享到: 更多
2016-08-23 来源:温州网

[导读]
  站在温州瓯海区瞿溪街道标志性的三溪路上,83岁的陈培星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眼前一片偌大的在建工地,嘴里喃喃道:“有了新市场,重振牛皮产业,瞿溪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陈培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制革业的瞿溪人之一。被他寄予厚望的这个新市场,全称“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由数十位瞿溪籍皮革贸易商发起创办,总投资逾15亿元,集实体贸易、展会展示、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配套物流等于一体。作为我市温商回归重点项目,也是规划中的瞿溪真皮特色小镇的核心板块,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近日结顶,如果一切顺利,有望明年上半年开门营业。

  “瞿溪曾是中国牛皮第一镇,虽然中间一度停滞,但基础还在,优势也很明显,我们有信心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一个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真皮市场,以产业链的创新与完善,带动整个温州鞋革产业的迭代。”温州巨溪皮革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三豹表示。

  他的信心并非凭空而来。

  瞿溪的制革产业已有百多年历史。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瞿溪埭头、滩头等村的农民到温州城区学制革,出师后回乡开设牛皮作坊,用木桶、钉板等简陋工具土法加工牛皮。即便是在上世纪60年代,也有一些农民偷偷购进生牛皮,躲在“猪栏间”里加工以补贴家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地下”牛皮作坊浮出水面,从事的户数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着制革业迅速发展,当地生牛皮的供应日趋紧张。瞿溪及周边一些乡镇企业的供销员在外出联系业务时,就会顺便采购些干生牛皮邮寄回温。很快,一批牛皮经营部在瞿溪应运而生。1992年,瞿溪牛皮交易市场落成,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生牛皮都源源不断地汇聚当地。

  “产销两旺,镇上到处是运皮的车,挤得路都走不过。”陈培星回忆道。资料显示,1993年,瞿溪牛皮市场以年成交额2.43亿元跻身“全国百强集贸市场”。1995年,全镇从事皮革加工的大小企业达600多家,交易额连续3年摘取同类专业市场“全国之最”。到1996年,市场日均交易生牛皮3万余张,年成交额达20亿元。瞿溪,成了大名鼎鼎的中国“牛皮第一镇”和当时全球生牛皮交易基地之一。

  然而,由于环保意识欠缺、生产工艺滞后,牛皮制革业的污染隐患开始显现。1987年,经政府动员,当地制革大户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第一道工序搬迁到邻近的上戍、仰义等地江边。2000年前后,随着鹿城区全面治理皮革业污染问题,大批无法达标排放的牛皮企业外迁至丽水等地。加上广东等地皮革业开始崛起,瞿溪的“牛皮经济”逐渐滑坡。

  值得庆幸的是,在瞿溪制革业和皮革市场风光不再时,那批走南闯北的瞿溪皮革贸易商的事业版图却越做越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瞿溪人掌握的国内真皮贸易市场份额超过60%,上规模的瞿溪籍皮革贸易公司有数百家之多。“这是我们今天来谋划重振瞿溪真皮产业的底气所在。”徐三豹表示。

  温州有“中国鞋都”之城,鞋革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制鞋及皮革、鞋材、鞋机等配套企业多达数千家。2015年,全市鞋革行业工业总产值885亿元,是国内重要的鞋类生产基地之一。

  “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鞋革产业势必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原院长助理谢衡博士表示,皮革是制鞋业的重要上游,打造“国际真皮大世界”这样一个上规模、多功能的鞋材展贸中心,不仅有利于温州鞋革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对我国皮革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作者:潘秀慧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