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传承者的生活中找寻石雕文化的灵魂

分享到: 更多
2016-08-24 来源: 百观网-百姓观察网

8月19日下午,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赴芷江明山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团成员来到慕名已久的沅州石雕胡杨雕刻艺术苑,对沅州石雕传承人胡杨老师进行了采访。


图为调研团在艺术苑门前合影
 

 

图为胡杨老师为调研团成员讲解石雕过程

工作台上放着一方尚未完工的砚台,是几朵的蘑菇的形态。应调研团成员的要求,胡杨老师给调研团的成员们展示了现场雕刻,他用一根细长头尖的凿子轻轻地雕刻一只爬在蘑菇上的蚂蚁,每一凿,不论力度还是位置都十分精准,令调研团成员非常钦佩赞叹。胡杨老师表示自己还是很向往大师陈端友历时三十载制成九龟荷叶形端砚的精雕细琢,他们应该将生活节奏放慢,只有摒弃五光十色的浮华,宁静淡泊,才可以在石雕雕刻的道路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图为胡杨老师正在创作蘑菇砚台

在采访胡杨老师之余,调研团的成员们参观了整个石雕工厂。从连绵的小路延伸进来,胡杨老师的明山石雕工厂依山傍水,坐落于一片翠绿色的树林旁。从原来的工厂刚搬过来还不到一个月,胡杨老师表示自己正在努力调整继续创作的状态。作为芷江明山石雕的传承者,胡杨老师将整颗心赋予了石雕创作,他搬迁工作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石雕创作提供更安静平缓的环境。对他而言,在大山绿水旁创作石雕,偶尔走进大山集石采风,这样的生活就很好。而张小花老师对于生活的态度同样随和而自然,在工作室旁种上一点蔬菜,在舞水河里钓几尾小鱼,一边学习一边创作,把芷江明山石雕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陶冶了两位石雕艺术传承者的情操,也让他们将这种情操与情怀融入石雕作品的创作中,从而有了《苦尽甘来》样接近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作品。


图为胡杨老师创作《苦尽甘来》图像记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雕刻的手法与技艺,更多的是对于芷江明山石雕文化的了解与感悟。拥有一颗传承文化的心,一颗感悟生活的心,一颗创新向前的心,泰然自若地将芷江明山石雕文化传承下去,这样的中国梦很美,很真实!我们传承文化的路还很长,不用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中华文化一直源远流长,也将继续大放光彩。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