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玻璃上的“景泰蓝”

分享到: 更多
2016-09-07 来源:汴梁晚报

        玻璃画是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事实上,玻璃画历史上可追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流行于德国、捷克等国家,几乎全为宗教性民间画,制作的圣画像是每个家庭供奉的礼拜对象。清朝年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将玻璃画传入中国。中国的艺术家们在此画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使其技法更加精湛,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大大提高了玻璃画的文化品位。于是,一种新颖的艺术门类从此在中国问世。

  雍正年间,立体堆线法已在陶瓷器皿上出现,艺人们把这种技法也用到玻璃画制作上,使其大放异彩。他们还借鉴了中国画的题材,创作出的山水、花鸟玻璃画更是别有韵味。当时,新生的玻璃画十分珍贵,只在宫廷和官宦人家流传收藏。到了民国时期,玻璃镜子上开始出现绘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玻璃画最为盛行,有毛主席语录玻璃画、戏剧人物玻璃画、花鸟山水玻璃画,将各类题材尽收其中。

  玻璃上作画 传承上百年

  开封堆金玻璃画始创于清末时期。第一代传承人张启明少年拜师学艺,青年时代便成为商丘一带绘制玻璃画的能手。第三代传人张振江出生于开封,从小随父学习玻璃画制作技艺,起初只画一些《燕子报春》《喜鹊闹梅》的大路作品。但他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将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移植到玻璃画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创作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系列作品。尤其是他创作的《毛主席诗词》玻璃画笔意独到,被观者称绝。

  开封堆金玻璃画第四代传承人张秀玲介绍说,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玻璃画,在清代非常流行,价格也十分昂贵,请画师作画需要数日,要用贵重的木材制作精致考究的外框,其中尤以金丝楠木为盛。最初,玻璃画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传统宫灯上曾经有大量的玻璃画,大型宫灯上的玻璃有几十块,可以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来,玻璃画发展成为挂屏、插屏等工艺品,但多半是达官贵人家的装饰物。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玻璃画才逐渐在寻常百姓家普及,一度成为婚嫁、开业时的首选礼品。那时候,人们的审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相对单纯,玻璃画不仅色彩鲜艳、立体感强、表现形式较为新颖,而且题材主要是寓意吉祥的花鸟、人物、山水、走兽,比较贴近百姓的生活,因此大受欢迎。至今,提起玻璃画,很多人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靠山镜——由四块玻璃组成,左边、右边和上边的玻璃如同门上的对联一样起着装饰作用,并且绘有色彩鲜艳的代表吉祥的图案。据老人们回忆,这曾经是人们结婚时的必备物件。那个年代,人们喜欢带玻璃的家具,而玻璃上必有玻璃画,这就给玻璃画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开封的玻璃画水平高、手艺人多,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着直接的关系。

  勤学苦练 掌握传统技法

  受父亲影响,张秀玲自幼接触玻璃画,对艺术美有独到的感悟。21岁的时候,张秀玲还曾到北京美术学校进修,当时她的油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24岁开始,张秀玲便跟随父亲潜心学习传统的玻璃画绘制技艺。与在画布、宣纸上绘画不同,玻璃画需要创作者具备美术技巧,更需要速度,对颜料的调配、选择也有一定要求。“玻璃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反着画,程序也与传统的绘画完全相反。”张秀玲告诉记者,玻璃画是画在玻璃背面的,而人们站在玻璃前面欣赏,这就需要作画者反着作画,当玻璃镶到家具上时,人们只看到画面而摸不到颜料。例如画鲤鱼,一般都是先从底层颜色开始,先画鱼的轮廓、鳞片等细节,最后点睛画鱼眼。但是,玻璃画是相反的,要最先画鱼眼睛,然后画最底层的颜色。由于玻璃上所上的颜色不容易干透,只有等干透后才可以上第二遍颜色,因此作画时间相对漫长,绘制工艺也较为复杂。

  有着油画功底的张秀玲,凭借着好学钻研的精神,很快就对玻璃画的程序烂记于心。之后,她便每天在家练习玻璃画,仅用1年就熟练掌握了传统玻璃画的绘制技巧。与父亲相比,张秀玲绘制的传统玻璃画作品更加灵动、细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创新技艺 传承中国文化

  在熟练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张秀玲还大胆创新。她从中国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上汲取艺术灵感,潜心研究出了画在玻璃上的“景泰蓝”——堆金玻璃画。

  对美有着执著追求的张秀玲从小就喜欢我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景泰蓝。她告诉记者,景泰蓝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其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 张秀玲从小就对景泰蓝变化多姿的醇厚造型、精湛典雅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色泽、动人心弦的气韵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十分着迷。

  继承传统技艺的张秀玲一直绞尽脑汁谋求突破。有一天,她突发奇想:“要是我能在玻璃上绘制出像景泰蓝一般流光溢彩、大气磅礴的作品,那就太好了!”说干就干,张秀玲开始了一次次的尝试。记不清有多少个冬夜,她身裹大衣,手握特制画笔,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在玻璃上作画;多少个夏日,为了调制出色泽鲜艳亮丽、便于附着在玻璃上的颜料,她汗流浃背整天与各色各式颜料相伴,弄得身上五颜六色,像花猫一般……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否定,达不到理想效果就打碎重来,张秀玲执著地追求完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3年的潜心研制,28岁的她终于绘制出了类似景泰蓝效果的玻璃画作品——堆金玻璃画。

  堆金玻璃画的绘制手法既不同于传统的玻璃画绘制手法,又完全区别于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张秀玲介绍说:“我们通常会挑选4毫米厚带花纹的玻璃作为制作堆金玻璃画的基本材料。要想画好一幅精美的堆金玻璃画,它的手法通常是国画的画法。首先要画一幅草图,然后把画好的草图放在准备好的玻璃下面作参考。和传统的玻璃画要在玻璃背面反着画不同,堆金玻璃画是在玻璃的正面,也就是光滑的一面作画。绘画时,要先用装有金粉、乳胶等原料的特制的笔按照草图勾勒出整幅画的线条。与景泰蓝中的掐丝工艺截然不同,堆金玻璃画中的这些金色线条全是一笔一笔画好,再经过低温加热固定而成的。因为玻璃的表面十分光滑,所以勾线时必须调整好呼吸,一气呵成,不能修改更不能回笔,否则就会出现瑕疵。金色线条勾好后,还要用玻璃漆和毛笔为整幅画上色。最后,玻璃画还要经过第二次加热以固定颜色。可以说,堆金玻璃画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它不仅考验着制作者的绘画水平,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初战告捷给了张秀玲极大的鼓励。面对成功,她不曾停下脚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先后创作出“戏剧脸谱”系列、“五福娃”系列及《隋堤烟柳》《南湖风光》等百余件堆金玻璃画作品。她的作品生动传神、制作精美,屡次荣获大奖。如作品“纳福”系列曾荣获2005年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河南省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银奖,作品《吉祥鱼》曾荣获2006年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作品《满载而归》获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博览会美术工艺品金奖,作品《和谐2008》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张秀玲还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1月,堆金玻璃画还被评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用创意元素为堆金玻璃画增添生命力,张秀玲又不断创新、尝试,成功地将堆金玻璃画技艺沿用在瓷器上,创作出一系列美轮美奂的堆金瓷器画作品。

  为了让堆金玻璃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早在2006年张秀玲就远赴北京发展。如今经过10年的打拼,张秀玲在北京海淀区有了自己的公司。她将自己掌握堆金玻璃画技艺悉数传授给公司旗下近20位年轻的能工巧匠。目前,她和她的团队制作的堆金玻璃画、堆金瓷器画工艺品已经远销亚洲、欧美、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秀玲说,让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堆金玻璃画代代相传并在世界的舞台上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是她最大的心愿,为此她愿倾注毕生的精力,不懈努力。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