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无止境,玻璃可变钻石

分享到: 更多
2017-06-14 来源:信息时报(广州)

         玻璃制作可追溯至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埃及文明,我国西周时亦已开始制造玻璃。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如同魔法棒,将块状的玻璃塑造成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玻璃制作匠人也因此备受尊重。然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手工制作玻璃的技艺也步入暮年。

在岭南印象园内,年过四旬的“玻璃哥”史海周,依旧坚守着手工制作玻璃工艺品的技艺。在大家都认为“玻璃制品是流水线产品”的年代,他试图通过表演的形式,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的魅力和价值。

入行 从“偷师”开始

19岁随表哥南下,玻璃哥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玻璃工艺厂。刚进厂时只能做包装,月薪180元。看着玻璃制作工人每月领两三千元,有些不服气的他开始琢磨起了玻璃制作。当学徒要给厂里交几千块押金,囊中羞涩的他,只能“偷师”。

“当时是以手工制作为主,厂里有实心套模、拉丝、空心吹制、彩绘等部门。”利用搬货的空闲时间,玻璃哥开始在流水线上“偷师”,“技工不让我碰制作材料,有时还会给我白眼。只能多经过几趟,晚上睡觉时不断回忆,甚至做梦都在模拟烧制玻璃的情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不是科班出身的他,也逐步掌握了玻璃艺术品的制作技艺。

“出师” 一年接百万订单

后来,玻璃哥随表哥去到另一家玻璃制作工厂,“实战”打磨技艺,成功“出师”。

2004年,他租用了一间小工厂,当起小老板,“最厉害的一年有100万订单。整个工厂有十几个技术工人,主要客源都是圣诞礼物的厂家,制作玻璃圣诞树、玻璃水晶球、冰条等工艺品。”

做生意虽然风光,但也十分辛苦。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从接单到送货,玻璃哥参与到每个环节中。2008年,老主顾们难敌金融风暴,纷纷倒下。少了这些大单,玻璃哥干脆关闭工厂,转至岭南印象园开档。

卖艺 传扬文化

现在,玻璃哥终于清闲了一些。作为进驻岭南印象园的手工艺人,玻璃哥每月能领到一笔工资,加上经营收入,“虽然赚得不多,但也比做工人时候多一点,也算是乐得清闲。”他自嘲道,“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得瑟,没事就喜欢制作一些工艺品。现在这种既有表演成分也有销售成分的工作更适合我,也算是把这门手艺传扬出去吧。”

回忆起从业这些年,不无唏嘘。他说,最风光的还属当师傅的时候,“大家有什么不懂都要来问你。”然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工厂越来越不需要手工制作玻璃的匠人的同时,年轻人也不愿意学,玻璃制作这门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他坦言,手工制作玻璃,如今更多的是一门表演技艺。

岭南工艺,求精无止境

 

玻璃制作的方法有许多,玻璃哥主要采用的是传统岭南手工制作的方式,即不用套模,纯手工制作成型——通过1200度高温使玻璃软化,再用吹、拉、扯、压、点、缠、切以及雕刻、镀金、缠丝等技艺,将玻璃锻造成型,“烧玻璃和烧糖公仔一样,都是利用温度将材料软化后捏制。不过烧玻璃的温度高,两边要有支点旋转,以保证玻璃受热均匀。”

栩栩如生的天鹅、海豚,霸气十足的巨龙、凤凰,晶莹剔透的广州塔,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他说,开店时就在想,每年要专注做好一个生肖,“这样12年下来,所有生肖就都能做得栩栩如生了。”除摆件外,他还会制作生活用品,如茶具、餐具等。而客人的意见,则是推动他进步的力量,“一次有个客人说我的杯子底下怎么有烤制的瑕疵,我研究了好几个星期,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后来,这位顾客再次来到我档口的时候,我还特意做了一个完美无瑕的杯子送给他。”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