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箱包产业联盟“抱团”闯世界
[导读]
“目前园区内有箱包企业27家,老板都是邵阳人。”9月7日,记者来到邵东县湘商产业园,泰国湖南商会会长、隆源控股集团董事长刘纯鹰介绍,他们有从泰国回来的,有从广东、上海返乡的,落户园区抱团发展。
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135”工程,邵阳市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工作,以湘商产业园作为中小微企业孵化器,催生邵商返乡投资潮。
在政府的支持下,刘纯鹰参与邵东湘商产业园建设,采取工业地产模式,打造博宇箱包产业园。记者在这里看到,标准厂房一栋紧挨着一栋,每一栋都挂着不同的企业名字——“忠航皮具”“兴德箱包”“威信时代”……
“135”工程提出以前,这些箱包服饰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运营。
“那时候接了海外订单,不敢让客商来企业实地考察,很多订单因此就流失掉了。”刘纯鹰说,“135”工程实施后,不少家庭作坊在搬迁中升级,入驻标准化厂房,有了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和生产流水线,自信心大增,经常主动邀请客商来考察、交流。
标准化厂房的建成,让企业形象大为改观,直接带来了效益的成倍增长。2012年,当时还未入园的这些企业出口额总计约为100万美元,2016年飙涨至接近2亿美元。“来考察的海外客商,看到园区环境好、厂房建得漂亮、生产线先进,对产品质量放心,对企业有信心,最后几乎都会签下订单达成合作。”刘纯鹰称。
箱包企业集中入驻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很快显现。以前箱包企业闯市场是各自为战,且经常打内耗“价格战”;如今同在一个平台,行业竞争有序规范,企业间组成了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携手对外。
入园的箱包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链逐渐延伸。同样位于园内、离隆源控股集团不到200米的另一栋厂房里,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各种类型的缝制机械。
湖南兴德缝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贤德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缝纫机,七成出口,其余直接供给园区内的企业,如隆源控股缝制箱包用的缝纫机,80%由兴德缝制提供。
企业形象的改善、产业集聚上规模,产业链日益完善,邵东箱包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头明显加快。刘纯鹰称,伴随产业升级,邵东箱包的科技含量增加了。
在园区企业自主产品展示厅内,记者看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上百款箱包,其中有具备GPS定位功能的背包,有太阳能充电的背包,这类箱包主要面向旅游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这样的背包价格比普通背包高出10倍。
标准厂房建设和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邵商回乡创业投资。湖南圣菲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樊祺,是位“90后”,也是一位“邵商二代”,他感慨邵阳湘商产业园的硬件设施如标准化厂房,软件服务如办证、融资等,一点都不逊色于沿海城市。
数据显示,自“135”工程实施以来,邵东县湘商产业园累计签约企业657家,实现标准厂房建设投资76.68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58.34万平方米,其中177.4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项目均由邵商投资建设,已签约入园的邵商企业占比80%以上。 来源:记者 黄利飞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