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转型进军体育小镇,产业巨头该怎样乘风而上?
近日,刘国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自己将和王楠夫妇一起与某地产商合作,与威海市南海新区签订协议,共同投资价值高达500亿的体育产业特色小镇。
据了解,这个投资上百亿的体育小镇以教育培训与休闲旅游为主,其中包括体育培训服务、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旅游三个核心产业。
“我喜欢创新,也喜欢挑战,渴望在不同的领域做各种尝试,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曾经的体育人,刘国梁说他要为中国体育事业继续做贡献。“从竞技体育巅峰转移到新的阵地上,我是换一种方式回馈和感恩。”
体育小镇发展的机遇:国家引导,地方响应
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体育产业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展现出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已经逐渐成为引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仅2016年,各部门就发布了20余项有关体育产业的政策。2016年底,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将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 “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同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并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以省地共建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
京津冀地区借力2022年冬季奥运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以承德市为例,将在未来十年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小镇集群,构建冬季体育旅游之都。
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浙江省、江苏省等地方已走在全国前列,健身休闲类的体育特色小镇已经在各地涌现。当前,我国体育小镇建设项目主要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体育人口增速迅猛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日益高涨,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即34%的中国人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较7年前28.2%的数据有了大幅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中国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口高达4.34亿。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催生的诸多自下而上因素的作用,以及政府政策鼓励所产生的自上而下的效应,未来这个百分比还会有进一步增长。
而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2.25亿,中国消费升级正在悄然进行中,而体育消费也随之迎来了最大的市场红利。
报告分析,2016年中国体育健身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168亿美元),其中体育产品和装备的消费占了近70%。
而目前,北京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的人口比例最高,为50%,国内体育活动活跃人口规模居于前列的其他省市包括,重庆、沈阳、上海和天津。鉴于国内各省市经济持续发展,各地居民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经济发展会带动消费能力的上升,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体育健康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间接后果是中国社会老龄化速度过快。经过证实的最新数据表明,总体来看中国人口尚显年轻,40岁以下人口约为7.2亿——比年龄更长人口群体多出约10%,而后者的数量正在增长,2020年将超过前者。
再过10年中国40岁以下人口将不足5.9亿,而40岁以上人口则将突破8亿,后者比前者多出36.4%。中国13.6亿人口中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人口差不多各占一半。报告预测,到2030年40岁以上人口将比40岁以下人口多出近40%。
表面来看这对国内体育健身行业来说或许是个坏消息。然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却具有一些优势,对体育和健身行业来说国内人口和消费力发展趋势总体是令人振奋的。更为重要的是,当今中国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前几代人做梦都不敢想的。
目前,中国国内个人消费额将增长超过3倍,接近14万亿美元,到2030年时这一数字将增长超过三倍。在中国老龄化过程中,民众的富裕程度也会上升。
体育小镇运营方式
中国体育小镇产业运营模式可分为体育运营、旅游运营、产业运营以及地产运营,针对四种模式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体育运营:结合小镇特点,综合开发地面或者水上运动项目。挖掘新型赛事资源,承接成熟赛事项目,进一步完善赛事服务。扩大小镇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与开放度,保证当地群众体育项目的正常运营。积极宣传赛事,增加赛事活动中外地选手的参与度。
旅游运营:做好旅游景点建设,维护自然景观,加大文化景点开发,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项目等,比如户外亲子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重点打造旅游IP,吸引周边游客。
产业运营:体育产业运营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小镇的运营商重点关注产业招商、企业服务、创新孵化等领域,参考智能制造、互联网等行业热点,打造体育生态产业链。并通过体育论坛、展览、培训等模式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通过多样性的投融资模式提高产业的效率。同时,发展体育相关产业,例如体育旅游产业、体育健康产业等。
地产运营:地产业务是体育小镇的综合性配套,也是其有效的赢利点。体育地产方面加大体育活动基地、户外体育营地建设。重点布局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同时要做好酒店餐饮服务、商场购物、住宅配套等服务。
在运营上,体育特色小镇应实现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对政府而言,通过体育与景区的双轮驱动,践行全民体育、全民健身的理念,最终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多方面实现收益。
体育小镇发展的掣肘
体育小镇风风火火。但是突然发现,似乎中国还没有那么大的体育消费需求。
早在以前的两会上,刘翔就提到过“体育产业离不开大量体育爱好者的倾情投入。”目前培养体育消费者是让中国体育产业取得良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刘翔还表示,应当通过体育课和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校园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也培养了人们对体育产业的消费习惯。
这是很多体育从业者的共识,中国的体育需求是需要在教育上些功夫的,甚至说,体育要想改革得先进行教育改革。等全国各地体育小镇开业了,却长年门庭冷清,甚至从运营来讲,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的吧。
另外,体育小镇的建设本身就需要大量懂体育懂地产的人才,目前中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都严重缺乏,更别提体育和房地产双通的复合型人才了。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盘开发的体育小镇,想必即使金玉其外,也必定败絮其中了。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