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折叠屏幕刺激PI薄膜需求
2017-12-12 来源:全球玻璃网
手机屏幕已经成为手机生产商赚取眼球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不少消费者还未来得及切实体验全面屏带来的畅快淋漓之际,手机生产商已经不约而同将下一次屏幕变革锁定在了折叠屏。“折叠屏”顾名思义,可以将手机进行折叠。本月中旬,中兴在美国正式发布旗舰新机 AXON M,而这也是国产厂商推出的第一款折叠双屏手机。此外,目前华为、三星、苹果等知名厂家目前均已经跃跃欲试,或许,明年市场上将会有更多折叠屏手机机型的出炉。
屏幕之所以能够折叠,柔性OLED功不可没。而在OLED产业链条中,又涉及到一种特殊材质:PI薄膜。
盛世创富表示,PI膜,又称为聚酰亚胺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器绝缘、原子能工业、卫星、核潜艇,微电子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近些年,随着通讯、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兴起,FCCL行业对PI膜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下游市场之一。而随着柔性OLED技术的越发成熟并迈向商用阶段,PI膜作为衬底将迎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OLED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需要在柔性基板上溅射上电极或TFT材料,所以基材一般为耐高温的聚合物,而PI薄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等特殊属性,因此现在使用最多的基材为耐高温聚酰亚胺(PI)材料。
2017年5月,京东方点亮成都6代OLED产线,这也是国内最早量产柔性OLED 的企业,标志着三星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格局终于被打破,OLED将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化。而此次,京东方量产的柔性OLED生产线采用的衬底也是PI膜。根据项目此前规划,10月下旬京东方柔性OLED将进入量产阶段,为客户实现批量供货。
而也就是在今天,10月26日,京东方成都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举行量产仪式,首批交付的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一线手机终端品牌公司,还包括联想、华硕、惠普等知名企业。从客户名单中可知,未来曲面屏、折叠屏将有望在手机、电视机等产品中出现。柔性OLED商用化的加速,也将推动PI膜需求迎来新的爆发点。业内预计,到2020年,柔性OLED占比将提升至62%,2017-2020年全球AMOLED产能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0%。
再观察PI膜行业供需情况
供应方面,2016年,全球PI膜年产量为14万吨,不过,由于PI膜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因此产能主要由国际几大厂家所垄断,分别是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SKC等,合计占据全球高达90%的市场份额。国内也有部分厂家布局PI膜,并具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用于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多数为国外企业垄断。
需求层面,业内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PI薄膜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长,2016年,国内市场需求量为4072吨,同比增长8.61%,大约有850吨的高端产品需要依赖进口。未来,伴随国产OLED 兴起,对PI膜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按照厚度划分,PI薄膜一般分为超薄膜、常规薄膜、常见膜、厚膜以及超厚膜等,微电子行业需要的PI薄膜多数在12.5um及以下,即多要求超薄膜。国内厂家中,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阳华晶电子、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江阴天华科技等几家公司近些年相继布局PI膜,从厚度上来看,产品多集中在12.5-125um。因此,未能对电子高端PI膜形成有效供应。所幸,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个别企业在超薄膜研发中率先突围,并有望在未来今年与国际领先企业诸如杜邦等抗衡。今年4月,丹邦科技宣布,为期近4年的“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已经达到能够实现量产阶段,该项目预计年产PI膜300吨,其中9um和12.5um产品各占一半,同时6微米厚的特种聚酰亚胺薄膜也开始量产。
此外,也有其他企业正在投建高端PI膜项目,投产后也将进一步改变国内电子PI薄膜技术落后于他国的局面。国风塑业投资1.79亿元建设年产180吨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5年,达到后预计年产聚酰亚胺薄膜180吨;达胜科技预计扩增二条产线用以生产高性能PI膜及特殊型PI膜;南洲新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金薄膜”,打破国外垄断,并投资3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80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
从投资机会角度看,短期内,京东方柔性OLED正式量产有望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催化,而从中长期来看,折叠屏的潜在风潮或加速柔性OLED商用化趋势,PI薄膜迎新的需求增长点,已经布局高端PI膜生产线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丹邦科技: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联合研制的“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主要性能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聚酰亚胺薄膜厚度最薄6微米,介电强度、热/吸湿膨胀系数、拉伸强度等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时代新材:2015年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化学亚胺化法制膜中试线带料试车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掌握高粘度树脂合成、化学亚胺化制膜、精密涂布等关键工艺技术,具备了生产7微米至125微米不同厚度产品的能力,产品性能达到杜邦同类产品水平。根据规划今年要确保PI膜生产线联动调试成功,并加快导热基膜和高尺寸稳定电子膜两类产品的量产进度。最新进展是PI膜生产线调试工作基本结束,正在进行优化。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