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制造急需求变 LED照明企业要学会智能制造

分享到: 更多
2017-12-14 来源:全球玻璃网

   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LED芯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88%,达到448亿元。GGII预计,2017年全球LED芯片市场规模达510亿元,同比增长13.8%。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LED芯片市场开始回暖,芯片的市场规模增速达到11.54%,考虑到芯片价格在2017年基本上保持稳定,国内芯片生产企业的稼动率大都维持在100%,且芯片大厂纷纷扩产,GGII预计2017年中国LED芯片产值增速将达到30%左右。
 
 
  如今,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随着LED渗透率提升,LED下游应用市场越来越广阔。
 
  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LED下游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为3697亿元,同比增长15.71%,增幅与2015年相当。其中显示屏、背光、照明及其他应用板块分别占比12%、11%、66%以及11%。GGII预计,2017年中国LED下游应用产值将达4451亿元,增长幅度为20.4%。
 
  照明作为规模最为庞大的LED应用之一,近年表现得异常活跃。单从LED照明产品形态来看,LED灯具种类早已令人眼花缭乱,而灯具结构也在演变过程中发生较为直观的变化。
 
  LED灯具形态结构演变之路
 
  由于LED具有节能、环保等先天性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灯具。LED灯具经历数年的发展,产品形态日益多样化,功率日趋多元化。
 
  然而,在产品价格下滑,成本上涨的局势下,产品利润空间锐减。在此形势,灯具厂家在原材料选择以及产品方案上下功夫。随着方案的简单化,灯具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
 
  以LED球泡灯为例,过去一个球泡灯分为灯罩、LED光源、散热器、电源、底座以及螺口等部分组成,而且此结构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
 
  不过,由于球泡灯价格近些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厂商难以承受成本之重。因而,各式新方案应运而生。其中,线性方案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球泡灯的形态结构。此前的球泡灯中独立的电源部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线性IC电路与LED光源的集成形态。
 
  如今,在LED照明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一个产品一两年不更新一下外观、材料,就会被对手超越。这直接导致LED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高,LED下游制造类厂家自动化生产程度普遍偏低。
 
  国内照明行业低端制造急需求变
 
  目前,国内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人均制造业产出低于发达国家;从出口产品类别来看,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额仅占 42%,低于 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的 58%、53%、55%和58%。
 
  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提升,进而削弱国内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优势,加之印度、泰国、越南等 国具备更低的人力成本,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纵观整个LED照明制造业,现阶段最大的压力已演变为如何提升效率,降低人员管理。为此,自2013下半年起,有些中国大陆组装大厂开始导入自动化生产线,能使组装成本下降五成。
 
  三雄极光副董事长林岩认为,产线自动化改造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机械化、二是智能化。单纯从解决机械化来讲,能够提升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智能化是提升一个等级,可以通过智能化使制造过程更降低成本,但这个过程不能仅仅依靠设备企业,只有照明生产企业积极参与、配合才能实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采用自动化产线,照明生产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首先,可以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品质;另外,能够切切实实降低人工成本。在照明行业,木林森、三雄极光、元晖光电等LED照明实力企业纷纷投入LED自动化生产线,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几秒钟就能生产出优质的LED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以炫硕智造的LED球泡灯自动化生产线为例,一只灯泡如果人工生产,其生产成本大约为0.5元-0.6元,而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只需0.1元-0.15元。如此一来,一只灯泡节省生产成本0.4元,按自动化设备1500只球泡灯的时产量来算,一天至少可省8千元,对于LED照明企业来说半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如今,随着“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布局照明电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成为大势所趋,也是LED制造业升级,提升中国照明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