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玻璃企业参与期货还需加把“火”
沙河经济开发区集中玻璃生产企业47家,玻璃加工企业400余家,是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基地。玻璃期货上市后,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更好地安排生产。然而,面对期货这一新的金融工具,河北省玻璃生产企业目前只有两家真正参与交割,其它企业观望居多。这是为什么?金融机构该如何引导企业借助金融工具壮大产业?
近日,随着玻璃1305合约交割期的临近,玻璃期货迎来了首次集中交割。记者了解到,沙河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大光明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玻璃期货刚刚上市,他们就拿到了全国第一单。目前,该企业期货交割已经完成。
企业态度形成强烈反差
“为什么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就是看到玻璃期货容易上手,对于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套利保值,无形中还增加了销售渠道。”河北大光明集团有关负责人刘晓东告诉记者。
但是,当地众多玻璃企业中,只有大光明、安全两家企业参与交割,其它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是为什么?
沙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张生运介绍,当地企业还是有积极性的,但是,一方面是不少企业不了解期货知识、又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操作;另一方面,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还不够紧密。
资金成本也让参与交割的企业很“头疼”。据河北大光明集团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介绍,企业注册仓单需要用仓单价值100%的现金担保,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资金压力,无形中提高了仓单注册成本以及交割成本。“企业的现金担保比例若能降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仓单注册及交割的积极性”。
玻璃期货全厂库交割的模式也给交割带来了一定风险。据了解,目前玻璃注册仓单主要集中在沙河地区,只有厂库品牌的玻璃才能参与交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市场参与。武延民告诉记者,厂库企业日产量超过3万吨,与之相较,上市初期,玻璃厂库注册的16.3万吨交割库容的确太小。
专家表示,目前各地区厂库还存在不同玻璃品牌价格不同的现象,导致仓单注册成本也有差异,对非交割库卖方来说,风险敞口较大。
期货价格不能完全反映生产价格
玻璃是连续生产的,不适宜大规模长期储存,生产企业很难通过调节库存来应对市场变化,主要原料(纯碱和燃料)定价也没有话语权。玻璃期货上市后,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更好地安排生产。“沙河经济开发区是我省玻璃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其产量在全国也屈指可数,占全国产量的近20%。如何运用好期货这一新的金融工具发展玻璃产业,是摆在每个河北玻璃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张生运说。
那么,期货上市近半了,究竟还存在哪些不足?企业还有什么疑虑?
河北恒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认为,他们经过在当地调查发现,玻璃期货价格还不能完全反映市场,其价格指导性还不强。
他分析,从玻璃期货的合约上看,交易1手不超过4000元,投资门槛很低,不同于去年的大合约,有利于吸引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此外,参考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玻璃市场活跃度比较看好。此次合约的另一特点是其交割方式,为国内首个采用完全厂库交割方式的品种。提货人对玻璃有一些尺寸、厚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有灵活的方式应对。玻璃期货可参与性强,因而吸引更多人炒作、投机。
张生运介绍,玻璃期货对上游拥有指定玻璃厂库的企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这些企业将因此增加一条重要的销售渠道,未来甚至将出现不拥有指定厂库的玻璃生产企业,通过向指定的企业购买玻璃产品参与期货市场的现象,行业格局都将相应发生改变。所以,这一新的金融工具必需引起企业的重视。
金融机构与生产企业实现共赢
其实,在玻璃期货上市前后,沙河经济开发区就与金融机构合作,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讲座30多场次。经过初期的知识普及,企业对于玻璃期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没有专业人员操作,也缺乏信息的汇总分析,这让许多企业望而生畏。
据了解,在大光明专门设置了期货部门,并聘请了专业人员操盘。而期货带来的收益与多付出的成本孰轻孰重,还让企业看不清楚。
一位玻璃外贸企业老总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前两天的杀跌有一定非理性成分在内,目前期货价格已经远偏离现货价格了,1311元/吨这个价位是肯定看不到的,因为现货价格如果跌到1311元/吨下方的话,很多玻璃生产企业基本要关门了。如果期货价格跌破1311元/吨,我们会考虑入市进行买入套保。”
与投机玻璃期货不同,刘晓东更关心利用期货套利保值。他期待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比如在收集信息、市场预警、操作细节等方面可以提供指导和服务。
河北恒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邯邢地区负责人张明国表示,作为金融机构他们将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调动当地企业使用期货积极性再加把“火”,推动河北省玻璃产业壮大。
据张明国介绍,3月底郑商所对玻璃交割最大仓单进行了动态调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库容,交割厂库之间可根据自身需求对产能及库存进行调配,使玻璃价格的运行更贴近市场,厂库企业参与期货保值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