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二十载 山高刀具路远谱新篇

2014-02-12 来源:中国刀具商务网

   20年前,它仅有五名员工,铣、车、钻等产品就是他们业务的全部;20年后,它成为拥有7个分公司、一个非标工厂、销售网络遍布大江南北的机加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年前,它的年销售额只有80万人民帀,还不足现在公司半天的业绩;20年后,它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近5亿元人民帀的集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本地化企业。

    它就是面铣刀的鼻祖、铣削之王、硬质合金刀具的顶尖供应商一一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从刀具产品到刀具系统,再到解决方案的提供,二十年间,山高中国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地进行着角色的升级转换,不断给中国用户带来更具价值的服务。可以说,这二十年的历程,承载的不仅是山高自身的发展壮大,还有对中国制造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未来,山高将这一使命延续,把自己定义为客户全方位的合作伙伴,更加专注于服务能力的建设,争取更好地将先进技术向中国客户传输。中国之于山高,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山高之于中国,是高效制造的推手。

    1994年,山高刀具以代表处形式在上海成立,也是在这一年,蒋文德先生与山高结缘,所以对于蒋文德先生来说,他是一天天看着山高“长大”的。时至今日,山高刀具已经在华成立二十年,二十年中的点滴,他至今谈起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时间仍要追溯到1994年,初来乍到的山高刀具正赶上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调整的时期,经济环境不稳定还只是当时山高面临的困难之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绝大多数用户对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并不接受,“所以山高进人中国市场的首要任务是对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的加工理念进行推广和普及。”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蒋文德先生回忆最初的梦想时说。这个梦想现在已经实现,1996年,调整后的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复苏,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时至今日,中国用户对国际先进刀具的加工理念和应用水平慢慢有了深人的理解,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进程中山高和其他主要国际刀具供应商功不可没。

    在逐步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山高也在加紧自身的能力建设。2000年,山高收购了专门从事刀柄制造的公司,从单纯的刀具供应商过渡成为刀具系统供应商;2003年,山高组建了非标技术团队,建立了非标刀具工厂,开始为用户提供工艺解决方案……所有的工作都在围绕一个目标进行,那就是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蒋文德先生总结说:“这是山高在中国制造业实现的又一个梦想,即先进应用技术的传输。”值得一提的是,2003——2012年对于山高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这个阶段,山高根据用户在生产过程中新的需求,发展了诸多职能工作部门,除了非标技术团队和非标刀具工厂外,还包括CET(componentengineeredtooling)和行业专家团队。这几支队伍的组建,代表着山高已经具备了成为机加工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实力,在提供整体技术服务领域中跃上了新的高度。“当然,技术能力的传输是一项长期责任,也是我们从今往后要开始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与客户建立一种更加密切的关系,成为他们全方位的合作伙伴。”蒋文德先生对山高的中国路给予高度肯定,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山高今后将专注于客户加工质量、加工效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方面。”

    山高在中国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持续为客户降低制造成本。现如今,随着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明显下降,成本压力在不断地上升。“尤其是对于硬质合金刀具制造商来说,刀具生产成本的降低会更加困难。因为我们使用的材料是不可再生的。”蒋文德先生明确指出,“所以把每片刀片的价格降低可能性不大,办法应该是从切削效率、加工寿命方面把制造的成本降下来。”这就需要山高帮助客户提升对刀具理解和掌握的水平,所以山高不断推出新品、不断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帮助客户制定解决方案,争取效率最大化-在降低成本的路上,山高与用户并肩同行,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转而向一种更为紧密的伙伴型关系发展-必须承认,山高在华二十年的迅速成长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山高的存在也同样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对于刀具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蒋文德先生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现在山高的刀具产品已经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金属切削领域,如汽车、通用机械、航空航天、能源、模具、医疗、铁路以及造船等领域s山高的产品和工艺方案甚至还被应用在一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

    山高在中国的发展还在继续,山高的中国梦也还在继续,在山高的无数个梦想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坚持、是不断的突破。从加工理念的推广到技术能力的传输,从非标产品的提供到降低成本的坚持,山高让梦想一个个成真,为自己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