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未来在油气工业市场发展新趋势探讨
阀门行业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这艰辛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经受了考验、确立了根基,但只是开头,今后的路还长,阀门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应如何走好下一步、如何居安思危呢?审视阀门行业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1.油、气工业
在北美和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的拟建、扩建石油项目,另外,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国家建立了环保法规,所以多年前建立的炼油厂必须重新改造,因此在今后的几年里,投入石油开发和炼制的资金还将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建设以及未来俄罗斯长输管线的建设将直接推动石油工业阀门市场的增长。如图2所示,根据石油、天然气开发和输送阀门市场的长线发展状况,预测石油、天然气开发和输送对阀门的需求量将从2002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亿美元。
2.能源工业
长期以来,能源工业对阀门的需求一直保持着坚实、稳定的增长率。全世界建设的热电站和核电站的发电总量为2679030MW,美国的发电量为743391MW,世界其他国家新增的电站项目发电量为780000MW,今后几年将增加40%。欧洲、南美洲、亚洲,尤其中国的能源市场将成为阀门市场新的增长点。从2002年到2005年,能源市场对阀门产品的需求将从52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3%。
3.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以超过1.5万亿美元的产值排在工业之首,也是阀门最大的需求市场之一。化学工业多需要设计成熟,加工质量高,稀有材料的工业阀门。近些年来,化工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许多化工厂家不得不削减成本支出,不过,在2003~2004年度,化学工业的产值和利润成倍增长,对阀门产品的需求迎来30年来的新高峰,2005年以后,化学工业对阀门产品需求量将以每年5%的增长率增长。
油、气工业对阀门技术的影响
虽然百年来石油、天然气开发和输送所涉及的阀门产品范围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阀门制造商一直不断地更新阀门技术,积极应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市场的变化。如果要在市场上保持领先或不被落下,阀门制造商则要不断更新阀门的设计、制造、服务、销售的技术和过程。事实是石油公司对阀门厂商的要求越来越多:在提供合理价格的基础上,先进的阀门厂商必须擅长解决石油公司面对的问题,在工作环境更恶劣,环保要求更严格的情况下,延展阀门产品的性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
(1)金属密封世界市场对石油、天然气需求量迅猛增长,开发原油的足迹也踏遍了地球每一个角落,原油的提取对设备提出了新要求。例如,超深井技术对设备提出了超低温和超高压的挑战。超重质原油的提取是赢利的可选项目,尤其在原油每桶达到30美元时。现在高浓度的沥青烯以及其他的杂质对原油的输送和加工造成了困难。通常输油管道上用的软密封球阀则不能适应工况的要求了,这要求阀门厂商开发金属密封球阀,并能适应温度、压力的变化,甚至在输送固体介质(氢氧化物、焦炭等)时也要保证绝对密封。而金属密封技术得益于表面喷涂技术的发展。阀门厂商们希望使用这一技术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把喷涂技术列入发展战略,他们和研究所、大学合作,希望开发出下一代“超硬”涂层。
(2)防“爆炸减压”2002年,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6D规定:设计压力高于ASMEClass600等级的阀门产品必须设计防“爆炸减压”。爆炸减压指阀门内的压力迅速下降时,由于高压作用渗透在密封中的CO2因压力降低迅速膨胀,在阀门关闭过程中造成密封爆皮和断裂,从而导致阀门失效的现象。一家石油公司在深海平台上第一次发现阀门爆炸减压现象,阀门失效后该公司不得不停止作业数周更换阀门,结果损失惨重。从此以后,石油公司要求阀门厂商提供的高压阀门必须带有防“爆炸减压”配置。很快,阀门厂商迅速做出反应,开发了防“爆炸减压”密封和防“爆炸减压”阀门以应对苛刻的环境要求。
(3)含硫原油的腐蚀走高的原油价格使得炼油公司把目光放在了含硫原油上,投资开发含硫原油市场利润丰厚,在长期供货合同中也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含硫原油中含有H2S等腐蚀介质,对设备的耐腐蚀性提出了新挑战。阀门制造商可以提供ISO15156规定许可的材料,也可提供试验(按ISO15156规定)数据以证明阀门材料的耐腐蚀性和长寿命,最终用户便把这些阀门制造商列入耐腐蚀阀门供货商名单。
(4)飞逸性排放ISO15848规定了对阀门飞逸性排放设计的要求,制造商重新设计了普通阀门和特殊阀门的填料、密封排列以适应更新的标准。但是新标准太笼统,要求太严格,所以还有很多石油企业制定了自己的排放标准,例如许多北美公司都参照API622标准的规定。阀门飞逸性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完善需要阀门制造商、用户、标准制订者三方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经验,三方共同解决。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