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科技是钟表业的风口

分享到: 更多
2015-07-15 来源:深圳商报

钟表行业如何站上“互联网+”风口?昨天,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与深圳钟表行业协会,联合主办“聚焦深圳钟表迈向时尚科技”暨新媒体应用交流圆桌会议,围绕热点话题展开讨论的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包括钟表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发生深刻革命,抓住风口拥抱“互联网+”,钟表产业必须向时尚与科技嬗变,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强联手,高效整合拓展新市场。

该圆桌会议活动也是已踏入第26个年头的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的预热活动,6月25日至28日期间,深圳钟表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揭开面纱,主办单位深圳钟表行业协会,盛情邀请深圳市民前往现场,体验深圳钟表时尚科技的魅力。

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拥抱互联网+,钟表产业正在发生巨变。”深圳钟表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晶品会展文化总经理杨景雯,分享了钟表产业的最新变化,她介绍说,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快速崛起,目前华为、中兴、TCL等一些千亿级别的大企业,正在快速进军智能手表这一产业,他们的加入给钟表产业的格局带来巨变,目前正是钟表产业从小行业跨向大行业的转折期,随着其他业态快速加入钟表业,他们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雄心壮志,对于正在迈向时尚科技的深圳钟表来说,可谓开创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甚至是深圳智造”的大局面。

“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格雅董事长助理周才谈到,格雅很早就在做电商,除了微博微信的运营外,也关注电商以及网络营销的变化,过去是先做线下市场,然后再向线上市场推广,一般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品牌公司来做网络推广。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引起公司关注,那就是一些新公司进军钟表产业时,是从线上再到线下,新公司的这种模式有的非常成功,这恰恰说明互联网+的魅力。

“互联网+”让时尚更多元

“互联网蕴藏无限可能,钟表时尚科技也正在走向新时代。”宝时捷总经理王淑雷认为,一块手表不漂亮,再智能也没有人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爱美、追求美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可见钟表产业的未来市场还非常广阔。而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化是打破壁垒,许多企业正在转型,宝时捷表也在转型,目前宝时捷表已经在京东、天猫开设了宝时捷表官方旗舰店,企业后期的持续发展,也将在时尚科技上寻求突破。王淑雷谈到,“互联网+”让时尚更多元,未来传统企业要深耕目标客户群,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尚。据悉,宝时捷手表开发了飞行者、简·爱等主题系列。

雷诺表业副总经理高湘莲介绍,雷诺是做商务表的,以前认为商务表要中规中矩,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现商务人士更喜欢简洁的表款,可见简洁也是一种时尚。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带来系列冲击,经营传统手表多年的企业,可能会发现消费者出现重叠,而这恰恰表明个性化市场正在崛起。

依波代表宋玲手上戴了一块Apple Watch,她是为了感受可穿戴设备与钟表有哪些联系。“目前可穿戴设备还难以让消费者体验到优雅气质。”宋玲坦言,在时尚的追求上,可穿戴设备的电子手表还刚刚起步,但传统手表在时尚的路上走得已经比较远。

深圳钟表展负责人杨景雯则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续航能力的解决,智能手表与时尚结合指日可待。

要与粉丝们互动起来

“拥抱‘互联网+’,我们的经验是互动要有介质。”谈到互联网+,宜准市场总监艾琪深有感触地介绍,宜准很早就在运营新媒体,建立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账号,当粉丝涨到8000之后,企业就在思考吸粉之后企业要做什么,大家都知道微博是从点到面,而微信更多的是点对点,当粉丝关注微信号之后,发现不是感兴趣的内容会取消关注。现在许多企业面临僵尸粉的问题,当企业微信号拥有几千到1万的粉丝时,会发现阅读量仅有100、200,与粉丝数量根本不匹配,这实际上就是怎样提高粉丝凝聚力的问题。宜准的做法就是做活动并和粉丝们互动。假设一块手表与用户只是时间的交流,不能称之为时尚科技,新媒体时代必须要有互动,宜准积极参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推广宜准运动手表的概念,与粉丝们一起晒照片、晒跑步路程等,通过各种活动,目前宜准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0万。

“现在的趋势是,传统手表正在与新技术新媒体结合。”天霸表企划部总监王肖江介绍,天霸表是深圳第一个手表品牌,目前新推出的天霸智能表,采用传统手表结合新的智能手表的一些功能,这是传统手表与新技术结合的一种方式。据悉,天霸智能表新款将亮相本届深圳钟表展。

昨天的“圆桌会议”,引入了新媒体互动的形式,借助微博、微信平台,采用报纸+网络+移动端整合传播,全面、快速地传递行业声音,把脉时代脉搏。活动开始后,圆桌会议活动的微直播阅读量快速增长,记者注意到,活动结束仅3分钟,转发量即由2.1万升到2.4万。截至下午4:30,阅读量突破4万,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优势明显。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