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日化三巨头最新业绩报告显示颓势依旧
宝洁连续四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外资日化巨头颓势依旧
对于本土品牌强势崛起的中国市场,联合利华、宝洁和欧莱雅开始渠道下沉,开拓农村市场。
虽然资生堂最新业绩告捷,但宝洁(PG.NYSE)、欧莱雅 (OREP.PA)和联合利华(UL.NYSE)这三大外资日化巨头业绩放缓趋势还在持续。
日前,宝洁公布了2015财年第四季度报告。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宝洁实现净利润5.21亿美元,大幅倒退近80%;全季营收177.9亿美元,同比下滑9.2%。对此宝洁表示,美元强势拖累公司在海外的业务表现,相关收入减少近9%。
持续低迷
这也是宝洁连续第四个财季度营收净利双下降。2015财年中,宝洁第一财季营收207.9亿美元,同比下降0.1%,实现净利润19.9亿美元,同比下滑34%;第二财季营收为201.6亿美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为23.7亿美元,同比下滑31%;第三财季营收181.4亿美元,同比下降7.6%,净利润为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7.6%。
2014年全年营收下滑2.7%的联合利华的表现也差强人意。7月23日,联合利华公布了上半年年报。受销售额增速放缓的影响,联合利华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18%,约合27.2亿美元。报告期内,联合利华在新兴市场销售额增长6%,低于去年同期6.6%的增速。
欧莱雅虽然业绩略逊于预期,但仍保持了增长。截至6月30日的前三个月,欧莱雅收入同比上升15.3%,达63.8亿欧元(合70.6亿美元);营业额同比增长3.6%,第二季可比营收按年增长3.6%,升幅不及市场预计的4%。对此欧莱雅首席执行官Jean-Paul Agon 坦言,升幅不及预期由新兴市场业务放缓所致。其乐观预计,欧莱雅下半年增长将加速,仍有信心今年表现跑赢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报告期中,欧莱雅在亚太市场销售增长4.1%,增幅较第一季的5.8%放缓,拉美市场销售增幅亦由10%大幅下降至1.5%。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低迷和行业竞争加速。就中国市场而言,日韩、本土品牌的兴起和电商渠道的冲击对外资日化品牌是不小的冲击。”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化妆洗涤用品分会副秘书长谷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
改革自救
虽然三巨头表现不佳,但已公布财报的资生堂已经扭亏为盈。截止至今年6月30日的2015财年第一季度报显示,资生堂国内收入上涨15.7%至920亿日元;国际市场收入上涨24.1%至1103亿日元。
中国游客为此做出一定贡献。资生堂表示,自2014年10月份开始,大量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涌入日本市场消费。受益于游客消费,报告期内资生堂同店销售暴涨9%。
为了扭转业绩颓势,自2014年中旬开始,宝洁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瘦身”计划,其目标是在今年7月完成100个品牌拆分,留下65个核心品牌。
与宝洁的收缩阵线不同,联合利华选择背道而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3月,联合利华收购英国高端护肤品牌REN;5月收购了美国品牌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凯诗薇;6月收购美国护肤品牌Dermalogica德美乐嘉。此前,联合利华还将宝洁旗下香皂及沐浴露品牌卡玫尔的全球业务及激爽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外的业务收入囊中。
对于本土品牌强势崛起的中国市场,联合利华、宝洁和欧莱雅开始渠道下沉,开拓农村市场。今年6月,在淘宝推出的“万村惠民”计划中,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与淘宝网[微博]一起下乡,为全国60个县1000个村提供专供定制洗护用品,并为10个县300个村提供个护彩妆培训,目前该活动已在江浙开始试点。
而为了响应6月1日实施的护肤品关税下降政策,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亦纷纷宣布调整部分产品价格。“降价是竞争的手段,现在海淘、跨境电商对进口化妆品有一定冲击,而且本土化妆品价格更有优势,此次宣布降价也是以一种名正言顺的方式来贴近市场,重夺消费者。”谷俊如是认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