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与世界对话 “锦绣计划”编织多彩图景

分享到: 更多
2015-08-06 来源:贵州日报

 民族服饰与时尚如何对话?当传统与时尚再次相遇,民族服饰如何与时尚协调共生?问题引人深思。

7月24日,省妇联召集,在贵安新区举办“民族服饰与时尚对话—锦绣计划”研讨会,多位国内外知名时尚界人士与贵州本土手工艺从业者汇聚一堂,探讨贵州民族服饰如何市场化、时尚化。

中国服装协会荣誉会长李欣,“世界环球夫人”北京赛区执行主席爱新觉罗·刘藻,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马可等与省内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省内妇女手工骨干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与会者就如何加强设计师与绣娘的结合,推动绣娘手工与设计师集合,并与市场经营者共同研发,转变为市场需求的商品,打造贵州民族品牌,推动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发展,使贵州绣娘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贵州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复兴,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

“一条合力多赢的锦绣之路,百万贵州绣娘圆梦的幸福工程。”省妇联主席罗宁说,2015年1月,省妇联一号工程“锦绣计划”列入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程之一。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提升妇女手工刺绣水平,推进“锦绣计划”工作进程,促进全省就创业工作,7月24至25日,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在贵安新区举行,“民族服饰与时尚对话—锦绣计划”研讨会是大赛活动重要内容之一。

“贵州的多民族文化不仅仅在中国是突出的文化多样性表达,从国际的高度来看,贵州在人类文明史的工艺美术史中含有非常重要的份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州留存的手工艺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马可表达了贵州民族手工的国际价值。

贵州是马可认定的第二故乡。2000年初,她就开始行走在贵州山野,并选择在贵州举行婚礼。凭着10多年对贵州的了解,马可认为贵州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等手工艺保存完好,还保存非常多彩多样的民族服饰。她认定手工记忆是一种新的生命力,是一种新的中国流行文化。她认为,保护和传承好手工艺文化艺术瑰宝,是一种责任。

“民族服饰生活化,缺少创意人才。”兴义布谷鸟旅游商品公司的王菁说,当前的困境在于设计、创意人才的缺失,无法设计出好的民族服饰走进市场,带领更多的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建议产业公司和设计师结合开发民族服饰走向市场。

李欣认为,要像画廊为画家经营作品一样,贵州应该为绣娘成立合作社,负责她们作品的营销推广,绣娘只需要专心创作。另外应该聚集一批平面设计师,把贵州的民族元素运用到服装上,将传统刺绣时尚化,而不仅仅是制作民族服饰。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贵州绣娘的作品配色、图案都还是太传统和古朴。”爱新觉罗·刘藻建议绣娘们多尝试,不要做满绣,比如皮包上只绣一片,又省时又时尚。

作为志愿者来到贵州,加入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文化传承中心的运营工作,唐燕来贵州就爱上民族服饰,一不小心收藏了“博物馆”,在传承中心向外界展示贵州精美的民族服饰。她说,最近公司已经在贵州建立基地,要全面进入系统开发民族产品的阶段。

50天,200个绣娘,每人收入1万多元,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建红建立与爱马仕的合作,绣娘通过手艺获得很好的收入。她认为,要减少中间环节,让时尚迎合绣娘的生活和手工制作节奏,而不是让市场来逼迫手艺人短期做出它们需要的产品。

“促进产业发展,要注重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传承一定要在利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传承。”美籍华人、著名歌唱家尤雁子建议民族服饰和时尚的对话,要回归到民族服饰孕育和生长的这片土地,在认同贵州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贵州民族服饰与时尚对话品牌联盟。

贵州民族服饰面对现代化语境,与时尚和市场的衔接,如何传承和发展,得到省内外资深专家的积极建言,更多的后话,专家们期待建立更多的沟通和对话机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