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农膜走进新疆 五种作物开启试验
8月26日新疆生态农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巴斯夫在会上展示了ecovio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在玉米、番茄和土豆种植中的优异性能,以及在棉田应用中的突破。
据了解,ecovio可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保温隔热和保水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紫外线性能。与传统聚乙烯(PE)地膜相比,它不仅能够保证作物产量,还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过去几年里,巴斯夫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新疆棉花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大力推广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的使用,以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并先后在云南、山东、江西和内蒙古进行了试验。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全球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到全区农业面积的一半以上。新疆的棉田都需要使用地膜。2014年,中国地膜用量约为142万吨。由于超薄地膜被广泛使用以及缺少残膜回收技术和机制,中国地膜的回收率还不足三分之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也是全球三大番茄生产和加工国之一,而新疆又是中国最大的棉花和番茄种植区。因此,新疆的可持续农业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纺织品和食品供应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巴斯夫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郑大庆表示:“巴斯夫热切希望为新疆和全国的土壤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巴斯夫已在新疆启动了五种作物的试验项目,包括280亩棉花、820亩玉米、200亩甜菜、200亩土豆、200亩南瓜和5亩番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ecovio生产的地膜优于传统产品,特别在恶劣环境下优势尤为明显。“在新疆,棉花的生育期较长,它要求生物降解膜的始裂解期稍长一点,要达到90天以上。”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吕军表示。
普通PE地膜代价大
农业技术人员发现,经过30多年PE地膜的广泛应用,其残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局部地区棉田被严重污染,已经开始影响到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严昌荣教授表示:“由于普通地膜的主要成份是聚乙烯(PE),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加之超薄地膜的应用,回收技术与机具落后导致地膜回收率很低,加剧了污染。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运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新疆地区的有关研究结果也显示,地膜残留影响到了棉花的出苗率,从而影响到棉花生产。
“我们现在的数据显示,每亩的PE膜残留量在16-28公斤之间。如果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那么就意味着残膜污染的积累会造成减产损失。”吕军表示。
而ecovio包括了一系列易于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定制化合物,包含部分可再生原料,含有通过认证的可堆肥聚合物ecoflex与聚乳酸(PLA),后者主要来自于玉米或其它含糖作物(如木薯)。ecovio地膜可通过生物降解分解为水、生物质和二氧化碳。目前ecovio已通过全球各大可堆肥认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