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食盐或含有塑料微粒 有失科研严谨态度

分享到: 更多
2015-11-18 来源:网易

据《科学美国人》近日的报道,那些用海盐调味的中国人可能不知不觉中就吃下了塑料污染微粒。不过,欧洲人吃贝类摄入的塑料微粒或许更多。

根据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博士的研究团队研究的结果,上述报道称,研究人员从中国各地的超市中购买了15个不同品牌的普通食盐,从食盐颗粒中发现了用于生产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还有聚乙烯、玻璃纸,以及多种其他塑料。其中塑料含量水平最高的是海盐,研究人员经过测量,得出每一磅(约合0.45千克)的海盐中存在1200多粒塑料微粒。

研究团队还发现,从盐湖、盐井和盐矿中生产出的食盐虽然塑料微粒含量相对较低,但也在每磅15~800粒左右。研究人员认为,塑料污染微粒源自于获取海盐的海洋环境中漂浮着的大量塑料污染物,例如,扔进水中的塑料水瓶,或者使用塑料微珠作为去角质成分的洗面奶等化妆品。

同时,研究人员还表示塑料微粒也有可能由其他途径进入食盐,包括加工、干燥以及包装等生产过程中。

报道误读了研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络施华宏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工作人员告知本报记者,施博士目前身在国外,另外,这篇科研文章刚刚在线发表,并未正式出版。

“很多(报道)名字起得很吓人,说中国的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完全误读了。”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施华宏)研究的思路是,海洋的塑料污染跟陆地对比比较厉害,会污染到海盐,并不是指中国的海盐出了问题,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因为是中国的团队,采样受到限制,只能对中国的海域和产品采样。”

该实验室网站显示,实验室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河口演变规律与河口沉积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与动力沉积过程;河口海岸生态与环境。施华宏在该实验室下属的水环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特征与生态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态效应及作用机制”。

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从事塑料污染研究的梅森(SherriMason)说,鉴于生产商通常通过蒸发从海水中提取海盐,该过程只是将水蒸发,其他所有物质都被留了下来,所以在除中国外的其他地方,海盐中含有塑料微粒的情况也可能很普遍。

“塑料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污染物,所以我认为无论你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超市货架的海盐中发现塑料微粒已经不重要了。”他说,希望看到一些后续的跟踪研究。由于塑料污染中含有重金属和其他令人担忧的化学制品,尽量减少塑料进入食物链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前述研究团队还表示,如果一个人摄入的中国食盐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的最大值,那么这个人每年顺带摄入的塑料微粒约为1000粒,这仍远低于欧洲人吃贝类的摄入量。根据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由于受到海水污染,欧洲人每年吃贝类平均约摄入1.1万粒塑料微粒。

“对食盐生产过程不够了解”

“盐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结晶的过程,而结晶这个方式是净化的一道最好的程序,在盐的晶体中是不可能含有任何其他杂质的,甚至于其他的镁离子等都无法结晶到盐晶体上。同时在盐的生产过程中,还有离心技术、清洗技术,这些塑料颗粒无处可存。如果是在包装环节迁入塑料颗粒,那么所有食品中使用到塑料包装的产品可能都存在这一问题。这则报道对食盐的生产过程不够了解。”一位盐业专家对本报表示。

上述报道中称“研究人员测得每磅海盐中有1200多粒塑料微粒”,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赵毅对此表示,海洋中存在的塑料微粒直径从10微米至5毫米不等,而此次报道中,既没有指明粒径为多大范围的塑料微粒,也没有说明用什么方法检测出塑料微粒的数量,检测方法是否是国际认可的以及所选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这显然有失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

“中国海盐的生产工艺中,只有覆盖的时候会用到聚氯乙烯的黑色塑料膜,如果这个膜破烂,会有片状、条状等肉眼可见的黑色物体出现,不可能以颗粒状态存在。海盐结晶后捞出来清洗、粉碎,即使有杂质,在这些过程中也清洗掉了。如果是井矿盐,一般是位于地下800米到3000米的盐矿,一个井注入淡水,另外一个井抽出卤水,然后进行净化、消除钙镁离子,因为钙镁容易形成垢损害机器,然后再蒸发,形成盐浆,离心之后再烘干、包装,整个过程没有可能存在塑料的成分。”上述专家表示。

赵毅称,显然这些研究人员对我国海盐生产工艺一无所知,在我国北方海盐生产地区,生产一吨海盐大约需要排出1吨的苦卤,而大多数污染物随着苦卤排掉,这些苦卤用于生产盐化工产品工业氯化钾、工业溴和工业氯化镁等。而由海盐生产食用盐还要经过真空蒸发或粉碎、洗涤、干燥等工艺过程,对海盐进一步提纯。

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董永胜表示:“中国食盐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在盐的生产过程中已经最大程度地把污染去掉了。”

塑料微粒源于哪里?

塑料微粒到底来源于哪里?上述专家称,“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不可能存在塑料微粒,那么还有两个途径可能会有,就是地表水进入大海,但是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如何成为微粒进入食盐,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上述盐业专家还表示,所谓塑料微粒,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如雨水径流、海港拆装货物等进入海洋的塑料工业使用的米粒大小的塑料颗粒原料、大块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经物理作用形成的塑料碎屑等、各种生活用品的添加物(例如卫生用品、美容用品等)和工业生产使用的抛光料等。因此,塑料微粒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这些塑料微粒在海洋中或悬浮在水中,或沉积到海底成为沉积物的组分。据研究,海洋中的塑料微粒主要有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尼龙、透明塑料、有色塑料、玻璃纤维等各类。

赵毅也认为,“塑料微粒种类繁多,粒径范围也相对较大,报道中未明确塑料微粒粒径范围和检测方法,因此需要和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看看检测方法、标准是否与国际接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