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陶瓷百亿产业梦有多远?

分享到: 更多
2015-12-02 来源:中华陶瓷网

  大埔陶瓷产业是梅州久负盛名、最有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自宋元时期始,大埔陶瓷便通过海路畅销世界,成就了大埔“青花瓷的敦煌”美誉。

  目前,虽然大埔陶瓷产业经济总量较小,并且面临技术人才缺乏、创新疲软等问题,但拥有良好的基础,发展潜力大。2013年,梅州市出台《2013年度梅州市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项目计划》,陶瓷行业赫然在列。2014年,大埔县制定了《大埔县陶瓷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19)》,力争2019年将陶瓷产业培育成为百亿元产业。

  随着大埔交通设施日渐完善,陶瓷产业最近两年每年以约20%的速度增长,发展势头向好,百亿元目标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大埔陶瓷产业离百亿元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实现百亿元目标又需跨过哪些坎?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省市相关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马发洲 通讯员 丘佳纳 罗文燕

  集聚发展

  区域性产业方能做大做强

  放眼全国,一些知名陶瓷之都虽各有特色,但在其产业形成条件和产业构成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坚持走集聚式发展之路。如福建省德化县,从2002年起就先后开发了7个近万亩工业项目区,目前有80%以上的企业已入驻园区发展。这是大埔陶瓷产业目前所欠缺的

  目前,大埔陶瓷生产、经营企业共有186家,从事陶瓷产业生产的工人有112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4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有31家,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企业有3家,年纳税达100万元以上有29家。

  从数据上看,大埔县虽然有一个完整的陶瓷产业,但多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姚平根等专家表示,大埔陶瓷产业经济总量偏小,企业小富则安,缺乏生命力。“区域性产业要做大做强,集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梅州市经信局副局长江剑欧表示,大埔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这是其优势所在。以现有基础进行产业集群发展,孵化出更多市场承认的高端品牌,让企业差异化发展,或许是解决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思路。

  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姚平根就认为,大埔陶瓷企业较为零散、大企业比较少、产业链条过短,需要增强资源方面的整体动员能力。

  集聚发展路漫漫,大埔上下而求索。2014年,大埔县制定了《大埔县陶瓷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19)》,力争在2019年把陶瓷产业培育成为百亿元的主导产业。围绕“大工业、大经贸”的工业经济构思,大埔大力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高陂镇)为中心,带动辐射光德、桃源、洲瑞三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

  大埔县县长朱汉东介绍,目前大埔还制定了《大埔县加快陶瓷产业发展优惠办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与措施,致力促进陶瓷产业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根据《规划》,大埔县政府把拉长产业链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鼓励和引导现有文豪实业、益玉原料等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做精陶瓷原料,做好高档瓷土。在招商引资上,大埔县一改过去单一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的做法,重点突出产业集群下企业的产业链集聚、公共服务、人才吸引力等隐性需求,围绕产业链上游、节点、终端、配套,特别是缺陷环节,有针对性地招商选资,补充完善和延伸陶瓷产业链条。

  产业链完善了,还需舞动龙头带动龙身。按照《规划》,大埔县将力争每年培育1至2家龙头企业,至2016年形成6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陶瓷龙头企业。

  那么,如何去培养龙头企业呢?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帮助和引导陶瓷企业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积极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通过公开募股等多种途径加快做大做强,形成陶瓷“龙头”。

  筑巢引凤

  吸引人才成创新驱动关键

  当前,大埔县正在主动出击,组织陶瓷企业向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陶瓷专业院校招聘技术人才;组织陶瓷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深造。黄小涛告诉记者,大埔县政府在积极牵线搭桥,引导陶瓷企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借力”和“借脑”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沿着蜿蜒的道路进入高陂陶瓷工业生产基地,一个“巨大的青花瓷艺术品”映入眼帘。这座富大陶瓷的博物馆内外均采用废弃陶瓷装饰,既环保又不失古韵。

  这是富大陶瓷投资建设青花瓷博物馆,是集陶瓷创作、体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厂区,也是大埔陶瓷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探索。作为梅州市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每月前来景区旅游的人数平均6000人次。富大陶瓷经理黄志超告诉记者,该青花瓷博物馆预计投资26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青花楼”。

  要实现集聚化发展,打造发展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聚集承载力,是必由之路。走马大埔,高陂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大埔县陶瓷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小涛告诉记者,今年底将完成500亩以上的“三通一平”工程。目前,有16家陶瓷企业申报入集聚区投资落户。

  大埔县地处山区,可供开发的连片土地较少,该如何建设产业园区呢?专家指出,大埔有着自然条件的土地限制,产业园只能星罗棋布去布局。但在生活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集中建设生活区,完善配套设施。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除了吸引企业,还要吸引人才。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副所长黄南兴指出,陶瓷产业的创新一是在材料、技术上进行研发创新;二是在外观、结构的创新,也就是设计创新;三是在销售方式上进行创新;这都需要创新型的人才。

  但是人才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埔陶瓷产业。据业内人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大埔陶瓷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陶瓷人才数目远不及上世纪90年代。现在潮州陶瓷行业工作的大埔技术人员估计有6000人。”

  为何人才外流如此严重?从收入而言,大埔陶瓷工人月薪是2500元,而技术人员月薪为3000元左右,与潮州相比差距并不大。但从生活配套而言,大埔是明显不如。有业内人士说,潮州枫溪陶瓷基地就在市区,大埔山高路远怎么比?

  那该如何引进和培养人才呢?姚平根等专家认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高校资源等方式,为企业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从政策上、待遇上予以倾斜,做好技术人才引进,同时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好后备人才。

  当前,大埔县正在主动出击,组织陶瓷企业向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陶瓷专业院校招聘技术人才;组织陶瓷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深造。黄小涛告诉记者,大埔县政府在积极牵线搭桥,引导陶瓷企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借力”和“借脑”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姚平根表示,除了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让人“住下来”。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练好“内功”,作为企业,需要重视人才培养,为员工的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作为政府,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完善医院、学校等社区服务功能。

  朱汉东说,下一步将加大对陶瓷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促进陶瓷产品向高端领域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快引进电子陶瓷、通讯陶瓷和LED陶瓷基板等特种陶瓷,促进陶瓷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大埔加大发展特种陶瓷力度,给予进驻的特种陶瓷企业充足优惠政策。

  内外兼修

  希望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为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一直不遗余力,成果也逐渐呈现。但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希望大埔陶瓷产业的发展能够上升到市级的发展战略,享受更多包括平台建设、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朱汉东说。即将拉开帷幕的第十三个五年,将是梅州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埔陶瓷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期,“若能列入梅州市发展‘盘子’,大埔陶瓷产业将如虎添翼。”

  在高陂镇,由大埔与广州市海珠区合作共建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第一期500亩土地前期平整工作已临近尾声。该产业园坚持“生态优先、环保立园”的理念,充分把握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重大机遇,以陶瓷为主导产业,南部陶瓷主产区为支撑,依托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动对接珠三角、海西区和潮汕揭关联产业,建成后将成为大埔陶瓷产业发展的一重大平台。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大埔组织了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广东宝丰陶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新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13个单位组建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先进科研设施条件、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目前,我们还计划于嘉应学院美术学院联合开办陶瓷工艺专业,加大陶瓷绘画公益等专业人才的储备。”朱汉东说。

  搭建更有支撑力的产业发展平台、着力破解人才、技术创新等难题,这些都是大埔正在实施的陶瓷振兴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发展壮大陶瓷产业是目前大埔振兴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朱汉东介绍,去年以来,大埔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基础较好和高陂陶瓷技术创新专业镇的优势,抓住高陂镇被评为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契机,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集聚区(高陂)、县城陶瓷科技工业小区和桃源工业小区“一园两区”为载体,按照彰显特色、打造龙头、品牌带动、区域合作、做强产业的原则,把握支撑点、找准切入点、突出着力点,做精日用工艺陶瓷,做优特种陶瓷,做好陶瓷关联产业,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全力打造广东省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为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一直不遗余力,成果也逐渐呈现。但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希望大埔陶瓷产业的发展能够上升到市级的发展战略,享受更多包括平台建设、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朱汉东说。即将拉开帷幕的第十三个五年,将是梅州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埔陶瓷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期,“若能列入梅州市发展‘盘子’,大埔陶瓷产业将如虎添翼。”

  江剑欧也表示,这几年来,得益于大埔县委、县政府倾力修“内功”,大埔陶瓷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离百亿元目标尚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从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大埔陶瓷要在2019年实现百亿元产值目标,单凭大埔一己之力还有所不逮。要真正做大做强陶瓷产业,还需要省市尤其是梅州市委市政府用力扶一把,“对于大埔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也专门出台了不少扶持发展的政策,但是扶持的力度还不够,还要再加把劲。”

  记者手记

  产业平台和人才建设成发展关键

  从梅州城区出发,走梅大高速,驱车1个多小时便到了大埔高陂陶瓷工业园区。梅大高速的建成通车,无疑给大埔的陶瓷产业发展带来强动力。此前的大埔,境内无一条高速,以外销为主的陶瓷,需辗转梅州、揭阳到潮州港口出口,路途的颠簸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瓷土资源、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大埔陶瓷产业独到的发展优势,但无奈遭遇交通劣势,只能大打折扣。“早些年,国外的客商要到我们厂里来看看,要先到潮汕地区,然后再坐五六个小时的车,这一折腾人都晕乎了。”采访中不少陶企负责人回忆起往事面露苦笑,就因为早年的这五六个小时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大埔和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的距离:30亿元产值和400多亿元产值的距离。

  2013年,是大埔交通建设飞跃发展的一年,梅大高速正式建成通车,外通内连的快速通道的建立,也逐渐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气象。大埔陶瓷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2013年,大埔陶瓷产值增长了整整10亿元。

  但是要早日成为百亿元产业,这样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够。

  “制约大埔陶瓷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交通区位,平台和人才等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专家坦言,大埔陶瓷要实现百亿元产值,除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交通区位外,政府还要构建更有支撑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完善行业创新制度等。

  的确,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产业发展平台有限、人才紧缺、创新乏力等对大埔陶瓷产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目前,大埔一共有186家陶企,分布在南部高陂、光德、桃源、洲瑞4个镇,仅有一个陶瓷工业园,进驻企业17家,远难以形成高度集聚。

  在人才方面,记者在陶企走访,发现工人大多是四五十岁中年人,鲜见年轻人的身影,“这一点很致命,因为创新的核心群体就是年轻人。”受访专家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大埔县出台了《大埔县陶瓷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年-2019年)》,根据规划,在这五年中,大埔将着重在打造发展平台、培育规上企业和上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拉长产业链、培养陶瓷专业人才、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努力,振兴陶瓷产业。大埔陶瓷产业即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至于能否如期实现百亿元产值,这就要看政府、企业的努力了。

  陶瓷产区发展情况分析

  产区主要产品类别2014年生产总值梅州工艺、日用陶瓷26亿元潮州工艺、日用、卫生洁具、技术陶瓷400多亿元佛山建筑、卫浴陶瓷超过1000亿元福建德化县工艺、日用陶瓷177亿元 。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