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陶瓷 在提档升级中谱写新篇章
这是一座古老、深沉、丰蕴、厚重的文化名城,悠久的制瓷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和灿烂;
这是一个从古至今陶瓷产业绵延不绝的地方,而今更加展现历史与时尚紧密结合、文化与科技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朔州,与陶瓷深深结缘的城市,在传承中保护,在发展中创新。近年来,朔州市传统陶瓷产业异军突起、厚积薄发——
纵观陶瓷产业发展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
凭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凭借审时度势的科学决策和求真务实的得力举措,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登高望远的博大胸怀,朔州在打造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过程中收获新成果,在传承与创新、提档与升级中谱写着陶瓷产业发展新篇章,大师各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壮丽画卷精彩呈现……
“陶埴一技、独擅北方”,朔州发展陶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陶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朔州陶瓷历史悠久——
吴家窑陶瓷、峙峪陶瓷,始于西汉、兴于辽金,盛于明清。特别是以怀仁、应县为基地的晋北地区陶瓷生产集聚区,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上,怀仁陶瓷就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美誉。小峪、吴家窑、鹅毛口三处古窑遗址证明,早在辽金时期,怀仁陶瓷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建国以来,怀仁县日用陶瓷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办起了多家陶瓷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山川形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俊采星驰,素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是山西省文化旅游大县。而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绚丽奇葩,同样在应县留下过辉煌的记忆,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陶瓷是圣火与灵土的艺术,是其诞生以来无数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应县陶瓷产业肇始于宋朝,以后一直绵延赓续,薪火相传,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文明——古代有名的瓷窑黄花岭窑,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二龙戏珠、荷花、龙凤等15种浮雕图案和5种规格的豆青碗,多次获得部优、省优产品奖。
朔州陶瓷原料丰富——
煤矸石、高岭土、粘土等。全市煤矸石储量约为140亿吨,每年排放量3500万吨,探明高岭岩储量7亿吨、瓷石储量20亿吨、粘土储量4亿吨、石英储量7500万吨。其中,高岭土品质极高,在全国陶瓷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国宝”。
从地理和人文的角度分析,怀仁陶瓷与其他产瓷地区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生产陶瓷所需——燃料煤炭,储量就达36亿吨;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砂石,全县探明储量不下1亿吨;陶瓷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同时,全县拥有38万人口,可为劳动密集型的陶瓷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怀仁陶瓷”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我省第一件陶瓷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怀仁陶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盘、壶、餐具、缸、坛、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艺术品。批准有金沙滩、桑干河、两狼山、赛玉、黄花梁、清凉山6个商标名称。
应县同样拥有储藏量丰富的瓷石、石英、长石、瓷土等非金属矿藏。
矿产、土地、电力、劳力、历史积淀、文化底蕴等特有的比较优势,为朔州市陶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难得的资源。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转型,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持久占有率
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开发能力不足,是朔州市陶瓷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软肋”。
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如何挖掘好、整理好、传承好、提升好朔州陶瓷产业发展的丰厚底蕴和宝贵财富?
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加快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朔州市陶瓷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的必然选择。
抓住打造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这一新引擎,几年来,朔州市频频挥出大手笔……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高陶瓷设计创一流,着力优化工艺流程,不断研发陶瓷瓷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研发机构。
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山西省陶研所、景德镇陶研所等研发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研发基地或对口研发项目。
目前,怀仁玉珑瓷业被认定为陶瓷行业省级技术中心;应县明禾、顺鑫、正东、新星、优尊、通盛、五星、东进、富彩陶瓷和怀仁吴家窑、尊屹、祥和、东兴、嘉兴、恒源、永祥陶瓷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怀仁县尊屹陶瓷有限公司(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园区技术中心。2015年又新受理数字陶瓷企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年内可望认定。
怀仁30多家陶瓷企业在经营品牌和实施人才战略方面不断创新,高薪聘请国内知名陶瓷专家和学者,打造产品品牌,成功注册“怀仁陶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传统陶瓷文化艺术釉下彩茶色花绘、窑变和赐花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为陶瓷业发展不断注入文化内涵。
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利用陶瓷学院培养后备人才的同时,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进行集中培训、外出取经,学习山东淄博、广东潮州等地的先进陶瓷生产工艺和技术,内引外联,积极借鉴,用品牌和人才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以人才、技术、资源的最佳优化组合和配置,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瞄准“瓷成精品”战略目标,怀仁正在建设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筹建的山西陶瓷质量检验中心,将为进一步提升“怀仁陶瓷”的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正在加速建设金沙滩陶瓷工业区,积极筹划建立北方陶瓷大市场,让各具特色、品种齐全的陶瓷产品统一进入市场,以优质、快捷的服务满足来自各方的客户。
依靠现代网络科技,怀仁与在全国各地建起的营销点和互联网进行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国内外陶瓷市场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不断让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在市场的持久占有率,使“怀仁陶瓷”畅销海内外。
截至目前,全市陶瓷企业已发展到68家,拥有128条生产线,具备年生产17.55亿件日用瓷、2000万件琉璃瓦、2100万平方米墙地砖、6000万件酒瓶、9万吨中高铝球的生产能力,带动就业人数达4万多人。
来自市经信委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1—10月份,全市完成日用瓷产量15.5亿件,同比增长13%,日用瓷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14%,占全国总产量的4%。预计,2015年完成日用瓷产量18.5亿件,同比增长13%。
一个基地撑起一大产业,在提档与升级中跨越,朔州陶瓷要给世界一个全新的形象
注浆、滚压、修坯、挂釉、贴花、烧成、产品……忙碌的生产线,向好的市场形势,销售火旺的陶瓷产品,让朔州陶瓷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走进明禾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陶瓷展厅,造型各异的陶瓷精品沐浴着灯光,一一展现在客商嘉宾的面前。一位客商仔细端详精美瓷器,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工艺流程、生产销售、市场前景、产品潜力、未来规划等方面情况。在工作人员的推介下,客商饶有兴致地用手指蘸了点水,沿碗边轻轻地摩擦,随即发出了美妙的音乐。他们对应县骨质瓷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啧啧称赞。
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是伴随着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应运而生的一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高档日用瓷生产制造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已成为全县日用陶瓷上档升级、转型发展的重点标杆企业。主要开发生产镁玉骨质瓷,该产品质地洁白、釉面细腻、晶莹剔透、温润柔和、触感舒适、时尚典雅,给人以冰清玉洁之象,素肌玉骨之感,产品一经面世,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显现出新产品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应县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为目标,不断推进传统陶瓷企业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人才培养力度,陶瓷产业整体转型提速、提档升级。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17家,生产线21条,主要产品有日用瓷、礼品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生产能力4.6亿件,年产值5.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欧亚国家。
怀仁县响亮提出了“瓷成精品”发展目标,把陶瓷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工业新型化的首选目标,持续用力,强势推进,加快陶瓷产业进入发展旺盛期。目前,陶瓷产品由过去的简单日用瓷向中高档日用骨瓷、艺术瓷、包装瓷、工艺瓷、建筑瓷等多元和高端化方向发展,销售网点遍布全国,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规模上档,技术升级,通过政府引导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
以日用瓷单产能力全国最高的玉珑陶瓷有限公司和拥有亚洲最大日用陶瓷生产单体车间的恒源瓷业,以及生产中高档墙地砖的晶屹陶瓷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吸收佳美乐、华缶、美裕等30多家陶瓷厂组建企业集团,以集团化经营模式“连舰成母”。同时,走“以煤扶瓷”的道路,不断提高“怀仁陶瓷”的产品质量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成立陶瓷行业协会,规范陶瓷业发展——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去年年初,由县经贸委牵头,吸收全县20多家陶瓷企业,组织成立了怀仁县陶瓷协会,有效地规范了全县陶瓷市场秩序,变无序竞争为有序发展;以陶瓷协会为载体,进一步加大了外引内联的力度,使怀仁陶瓷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提档升级、争创名牌是朔州市陶瓷产业新一轮发展的主攻方向。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扩大了朔州陶瓷的知名度,提高了陶瓷企业的可信度。
通过“怀仁陶瓷”地理证明商标,制作“朔州陶瓷”宣传片、《朔州陶瓷》彩页宣传册,在国内外有计划地推出“朔州陶瓷”宣传广告,积极打造国内外闻名的朔州陶瓷地域品牌。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链接全市陶瓷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大力宣传陶瓷文化,把弘扬陶瓷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体现在城市建筑上,扩大朔州陶瓷在国内业界的影响力——
怀仁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怀仁陶瓷文化节”,在陶瓷节期间,每届有近100家外地客商来怀洽谈业务,签订合同300多份,成交额多达1000余万元;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对“怀仁陶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怀仁陶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高速出口、站前广场、文化广场和仁义广场等场所,设置宣传栏、广告牌和华瓷天韵雕塑等,把陶瓷文化融入其中,为基地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怀仁陶瓷网,加大了“怀仁陶瓷”的网上宣传、销售能力。
朔州市陶瓷产品在全国日用瓷展览中多次荣获国家一级产品设计、产品展销大奖——
去年4月18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北流陶瓷博览会在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开幕。“怀仁陶瓷”应邀参展,7件“怀仁陶瓷”新产品获得金、银、铜商奖。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信息》显示,怀仁县日用瓷产量居全国第七位。
朔州陶瓷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朔州形象,成为相关产业与文化融合的着力点,既带来了经济收益,又带来了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全市陶瓷企业已发展到68家,拥有128条生产线,具备年生产17.55亿件日用瓷、2000万件琉璃瓦、2100万平方米墙地砖、6000万件酒瓶、9万吨中高铝球的生产能力,带动就业人数达4万多人。
2015年1—10月份,全市完成日用瓷产量15.5亿件,同比增长13%,日用瓷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14%,占全国总产量的4%。预计,2015年完成日用瓷产量18.5亿件,同比增长13%。
“加快艺术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力,增强产业转型的示范带动性,争取到2015年产量达到18亿件,2020年达到33亿件。”2013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打造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品味。打造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既是朔州市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所在,更是形成多元产业支撑的重要一极。
市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同志,去浙江、下广州、到山东……深入企业考察取经,走进市场调查研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部门“良性互动”。
在倾力打造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中,陶瓷产业不断壮大、健康运行,已经成为朔州重要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朔州重要的经济引擎。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生产体系、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上档升级,朔州凭借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众多的精品力作,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谱写出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一个基地撑起一大产业,朔州人用魄力高扬新兴陶瓷的雄风。如今,朔州陶瓷,正越来越有名气;朔州产品,正越来越有魅力;朔州人民,正越来越有自信。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