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产业转型擦亮“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名片
国家级非遗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磁村瓷窑址、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水晶骨瓷工艺、山东省陶瓷工艺产业基地等一个个桂冠“集聚”一镇,成为陶瓷名镇的“资本”。
今年初,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水晶骨瓷工艺文化创新》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由文化部和淄博市政府部地共建,由淄博泰山瓷业公司承担实施,历时3年多时间完成,是山东省唯一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是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建设陶瓷风情小镇获得的又一硕果。
“作为山东省陶瓷工艺产业基地,昆仑镇立足区域优势,加速产业转型,陶瓷风情小镇渐浮‘水面’。”昆仑镇党委书记翟纯乾说。
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淄博成为全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国有淄博瓷厂就坐落在昆仑镇。昆仑镇拥有丰厚的陶瓷文化资源,距今8000多年的磁村瓷窑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陶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几乎所有的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都是在昆仑镇诞生。
翟纯乾介绍,结合昆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高标准科学编制了“一园、两岸、三路”的规划设计,努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这一文化昆仑新名片。“一园”就是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在有着62年悠久历史的原淄博瓷厂改造而成,园内,大师工作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建筑隐藏在绿荫中,依托老厂房、老车间等改建的披萨餐厅、大碾广场,即保留了原有建筑,又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处处充满着创意与创新。
“两岸”即在由南向北贯穿全境的孝妇河两岸,建设陶瓷画廊、陶瓷文化休憩园等陶瓷文化景观长廊。“三路”是在昆仑镇境内的张博路、张博路附线、泉王路3条国、省道上,将路灯杆等作为陶瓷文化宣传的载体,让路人时时欣赏到淄博的陶瓷文化。
“光滑朗润鲁青瓷,疑有仙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为昆仑镇所产鲁青瓷题写的。鲁青瓷是淄博陶瓷的五朵金花之一,全国独家汇集的中国鲁青瓷馆就坐落在昆仑镇境内。
借助鲁青瓷丰厚的文化底蕴,淄博泰山瓷业圆满完成了1286项目的“国考”——承担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礼品陶瓷杯的生产重任。据了解,这笔订单招标标准只有一个:代表中国陶瓷的最高水平。泰山瓷业是如何从全国上千家陶瓷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我们的瓷器白度达到89%,可以说是国内最高水平,这是中标的关键。”泰山瓷业董事长卢德国解释说。
原来,传承于宋代的鲁青瓷,不仅继承了鲁青瓷白如雪的特点,更有“碧空白云”的效果。泰山瓷业用鲁青瓷赢得了业内的认可和国家权威部门的肯定,它所产的鲁青瓷作品连续5年被选为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唯一的贵宾礼品。并连续11年举办国际木火节,吸引世界各地陶艺家云集,切磋技艺。
依托陶瓷文化底蕴,昆仑镇正向国瓷文化名城迈进。落户于泰山瓷业研发中心的山东省陶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先后承担完成了6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和3项市科技发展项目。该公司报送的《淄博陶瓷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项目,荣获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这是本届唯一一个由企业申报的文化创新项目,也是淄博市唯一一个入选的项目。去年10月,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被授予“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转变产业发展模式,要把陶瓷文化融入到陶瓷产业的发展中去。”翟纯乾说。
变“卖资源”为“卖文化”,是昆仑陶瓷企业积极探索的新出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获奖的鲁青瓷刻瓷文具,就是成长于原淄博瓷厂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的得意之作。鲁青瓷刻瓷是刻瓷艺术一绝,刻制的作品细腻高雅,立体效果突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孙兆宝,山东陶瓷艺术大师李秋峰、刘永强等云集昆仑,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
除了文化,色彩也被拿来做文章。昆仑瓷器一改白底青釉的传统风格,研发出以颜色釉为主的色控系列。在色控展厅看到,此产品以五颜六色的颜色釉为主,造型别致,色彩绚丽,颇具时尚感。“色控系列填补了中国日用颜色瓷实体店销售空白,目前还没有相似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有定价权。”昆仑瓷器董事长任峰说。
为了使昆仑镇的陶瓷产业摆脱单一的生产模式,昆仑镇利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内保存完好的老瓷厂遗迹,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目前,已建成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烧成体验馆等独具特色的体验项目,用来宣传陶瓷文化,扩大昆仑陶瓷产业影响力。
“通过打造特色陶瓷风情小镇,挖掘陶瓷文化内涵,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真正擦亮‘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名片。”昆仑镇镇长耿升说。
相关新闻
-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业联合会信息化办2014/4/14 15:34:44
-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业联合会联合召开2014/4/14 15:34:44
- 工信部消费品司召,轻工业联合会信息化办公2014/2/25 15:34:44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