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对希腊及欧洲影响巨大

分享到: 更多
2016-03-11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能否拯救希腊经济?》的文章。文章称:北京的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有可能会刺激希腊和欧元区的复苏;它还会对欧洲与俄罗斯就乌克兰局势的对话,以及欧洲与美国有关《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称,延绵8000公里的古文化将西方和东方文明的摇篮联系在一起。正是通过这些路线——最初在1870年被称为丝绸之路——成吉思汗抵达欧洲,亚历山大大帝几乎到达了中国新疆。古希腊和东欧沿着这些轨迹创造了数学以及印欧语系,而希腊文化和佛教的融合则影响了中国和印度的艺术与哲学发展。

 

    文章称,现在,中国正忙于令丝绸之路恢复其往昔的声望。“一带一路”计划需要超过1400亿美元的投资,这个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设新的海上与陆上基础设施走廊将超过20个国家连接起来。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提出疑问,即这个古老的文化桥梁现在是否有可能对欧元区产生积极的影响,刺激希腊经济的复苏。

 

    尽管国际投资崩溃,但中国仍继续表示,它并未放弃希腊。事实上,据《纽约时报》以及《华尔街日报》所言,希腊对中国而言代表着其最成功的对外贸易倡议之一。

 

     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对大量旅客而言是欧洲的首站,而且希腊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船队而自豪,将中国60%的出口商品带向全世界。自2000年以来,得益于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Cosco),中国有效地利用了比雷埃夫斯港口的规模及其中心位置,目前控制着其总运输量的三分之二。在2013年,北京同意注资用于发展这个港口,将希腊的获益增加12%,并协助所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欧盟委员会这“三驾马车”所寻求的私有化浪潮。

 

     文章称,中国的银行也为希腊的船主提供了可观的贷款,这些船主同意在中国建造新的船只。其他合作促进了两国大学之间开展海军研发项目。

 

    与此同时,通过福建造船企业,北京旨在接触到欧洲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中国还注资改善雅典的机场,并投资了10亿美元用于建设并管理克里特机场。克里特机场将成为希腊的第二大机场。与此同时,前往希腊旅游的中国人猛增,仅在2014年就增长70%至10万人。

 

     文章称,比雷埃夫斯港口与希腊机场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扩大其在欧洲存在的巨大机遇。鉴于这些项目的重要性,政府必需贯彻一些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增加企业、旅游参与者以及瞄准欧洲投资银行资金的国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共同融资。尽管存在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得到布鲁塞尔的祝福,现在这尤为重要。

 

    文章称,新丝绸之路计划还包括建设一条连接比雷埃夫斯港口和中欧的铁路线路。据研究人员瓦西利斯·特里格卡斯等人称,这个计划可能会得到欧盟的投资基金以及丝路基金的联合出资。欧盟的投资基金是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议的,而丝绸之路基金则是由中国主席习近平宣布的。此举不仅将增加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将有可能重新定义中欧和东欧的地缘政治关系。这对中国而言是具有巨大战略利益的地区,这通过一年多以前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中国-巴尔干峰会就能够得到体现。新的铁路将对巴尔干的经济体产生积极影响,并将重新连接从东边穿过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基础设施走廊。

 

     文章称,俄罗斯也正在加紧其在希腊的投资,目的是建设一条管道,这条管道将利用爱琴海丰富的天然气储备。希腊总理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似乎意识到了这些趋势,并已经重点关注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并在与公共机构以及欧洲、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投资者之间重要协议的重新谈判上开始一场真正的较量。尽管这些谈判失败且齐普拉斯后来辞职(之后他重新当选),中国在希腊和东欧的存在仍在继续扩大。就连人民币近期的贬值似乎也不能影响北京在那里的对外投资。

 

     文章称,对更怀疑的人而言,中国的战略寻求利用欧洲的弱点以增加其存在并阻碍一体化的进程。相比之下,对更满怀希望的人而言,正如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所体现的那样,中国希望扩大其影响力,但它需要团结且独立于美国的欧洲。

 

     文章称,北京的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有可能会刺激希腊和欧元区的复苏;它还会对欧洲与俄罗斯就乌克兰局势的对话,以及欧洲与美国有关《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产生重大影响。至少目前以及在理论上,投资对欧元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章称,伊卡洛斯使用代达罗斯用蜡制作的翅膀飞离克里特迷宫。谁知道雅典会不会决定飞得太高,以及由北京提供的翅膀会不会消失,正如神话中那样,翅膀被太阳融化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