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陶瓷 发展机遇不容错失
陶瓷产业是黎川的传统支柱产业。笔者来黎川挂职,分管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在履行职责中对这一产业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喜爱,逐渐形成了一些感受和看法。现付诸笔端,以期对黎川陶瓷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成绩来之不易 经验弥足宝贵
黎川陶瓷工业始于1968年。当时在社苹乡创办了全县第一家陶瓷企业。经过近50年发展,黎川陶瓷走过了一段曲折历程,结出了一串压枝硕果。
近年来,全县陶瓷产业产值和税收都连年增长,且增速都超越了同期全县工业产值和税收增速,在全县GDP和全县税收中比重稳步提高。承载了黎川形象。多年来,陶瓷产业是各级领导深入黎川调研指导工作的首选,是前来黎川考察参观的各界人士的重点。可以说,黎川陶瓷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成为黎川的一张名片。锻造了干部队伍。黎川一大批干部在陶瓷产业招商、陶瓷企业帮扶中得到了历练,逐渐熟悉了陶瓷产业,进而了解产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成为抓发展的行家里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研究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办法时,许多同志每每能发表很多真知灼见,曾经的“谈工业一支烟”转变为“谈工业谈半天”。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陶瓷产业作为第一位的产业予以高度重视。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县陶瓷局。2000年开始推进陶瓷企业转制,比省内其他陶瓷产区先行一步,抢得先机。从2012年开始,每年为陶瓷产业发展基金注资600万元、安排党政领导挂点帮扶陶瓷企业,争取到国家节能减排技改奖金7000多万元。这些扶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黎川陶瓷产业发展。产业特色是关键所在。黎川陶瓷之所以在全国拥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黎川陶瓷人生产出了适销对路的产品,成功打造了黎川陶瓷产业的最大特色——耐热陶瓷。目前,黎川瓷煲质优价廉,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耐热陶瓷市场拥有相当的话语权、知名度。
机遇仍然存在 挑战十分巨大
推进黎川陶瓷产业发展升级,必须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当前,黎川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可用“三不”来概括。
发展机遇——不容错失。从黎川具体情况来看。黎川实现管道输送天然气,工业用气价格从之前的4.35元m2下降到2.87元m2,比德化、佛山等陶瓷产区更低,陶瓷生产企业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鹰梅铁路穿越黎川腹地、向莆铁路在西城设站的良好预期,极大的提振了黎川本地人及外地人共同看好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的信心。
竞争态势——不进则退。近年来,黎川陶瓷产业尽管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放眼全国,黎川陶瓷产业无疑处于非常弱小的竞争位置。就日用陶瓷来讲,江西景德镇市、福建德化化市、江苏宜兴市、湖南醴陵市、广东潮州市都声名远扬,对黎川来说都是“巨人”。就耐热陶瓷来讲,虽然黎川县占有一定优势,但山西平定县、井冈山市因为分别有莹玉陶瓷公司、红杜鹃陶瓷公司这些龙头企业,对黎川形成兵临城下之势,黎川陶瓷产业发展受到巨大的外部冲击与市场挤压。
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一是生产成本高。首先是人工成本高。企业“五险一金”负担重,按政策每年要给每个职工交纳7800元。因用工普遍紧缺,且陶瓷生产企业车间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工人工资普遍较高,男、女工日均工资达200元、130元。其次是运输成本高。陶瓷生产需要多种原材料,且黎川所需原材料80%以上靠外调。目前,物资进出黎川完全依赖公路,造成黎川陶瓷原材料进黎川、陶瓷产品出黎川的运输成本都较高;二是创新能力弱。科研、技术人员在从业人员中占比不足5%,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占比不足1%,新技术、新产品过度依赖向景德镇陶瓷学院购买专利或应用技术。虽然成立了陶瓷研究所,但既无实施设备,也无专业人才,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创新能力弱,表现在产品上,就是器型、花面、色釉单一等;三是同质化严重。由于多家企业都生产瓷煲,在外观设计、理化性能、使用价值、产品包装上基本相似,以致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这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致多数陶瓷企业处于持平或低微亏本状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