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宜兴工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一方面引进或培育先进技术项目,突破产业前端瓶颈;另一方面利用并结合宜兴本地环保等行业优势,变‘宜兴配套制造’为‘宜兴设计制造’,占领产业终端……”在5月4日-5日在中国陶都丁蜀镇举办的2016中国宜兴工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业内人士和宜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展开了研讨交流,论坛中,智慧的火花不时迸发,不少专家教授围绕创新与人才、找准转型路径、补长发展短板等问题,为宜兴陶瓷产业尤其工业陶瓷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议。论坛中,很多院校和科研单位并与当地企业自由对接、展开合作。
此次论坛由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丁蜀镇政府联合主办,目的在于搭建产学研沟通交流平台,助力各方洽谈会商、展开合作,进一步促进丁蜀镇工业陶瓷企业加快完善产业链、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幕式上,东南大学与江苏一品环保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变频除尘电源项目、长沙理工大学与江苏宜翔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高档酒瓶用新型陶瓷釉料开发项目等10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
“宜兴陶瓷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人才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年轻人才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产业硅谷就在哪里。”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远兵教授表示,自己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与宜兴结缘合作,一直关注宜兴陶瓷产业发展。近年来,宜兴陶瓷产业发展形势较好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不断注入产业转型升级活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宜兴的陶瓷耐材企业要实现逆势突破,要围绕“专”“精”两字练好独特内功、做好创新文章。而这些,都要靠人才这一战略资源。产业转型和创新靠人才,而吸引人才靠环境。这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全力打造更高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强活力的创业创新服务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融洽的社会文化氛围等,用待遇、感情、环境、事业等吸引、留住、用好人才,让宜兴这片创业创新沃土更具生机活力。
“推动工业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找准切入点和路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张德良建议,要瞄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科学定位产业发展导向,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陶瓷产业发展新高地。他表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要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瞄准“高端化”和“国内空白”等,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或细分领域“龙头”。要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延伸产业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引进或培育先进技术项目,突破产业前端瓶颈;另一方面利用并结合宜兴本地环保等行业优势,变“宜兴配套制造”为“宜兴设计制造”,占领产业终端。
“宜兴工业陶瓷产业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企业间产品重复度高、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所长邱永斌表示,近年来,宜兴工业陶瓷初步形成了功能陶瓷、先进结构陶瓷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但短板也比较明显,如知名企业少,一些企业还只满足于低端制造、代工贴牌,同时不少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主流装备只处于国内一般水平,装备水平落后已成为众多企业升级换代和工艺技术水平提高的“硬伤”。他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有几个方面应成为我市工业陶瓷产业发展中补长短板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宜兴全市尤其丁蜀区域相关产业规划,重点发展延伸并完善精密零部件陶瓷、新型耐磨类陶瓷、环保类陶瓷等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优势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要多措并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利用其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与集聚,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汇集。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服务网络,将产学研合作引入更多企业,并通过更多更优的企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形成发展与市场开拓合力。要注重科技创新投入,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科技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