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引领文化产业未来
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从大数据的应用,到云平台的搭建,从3D打印的推广,再到VR、AR技术的应用探索,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掀起了一波高科技新浪潮,催生出新兴的文化业态。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文化企业30强”有规模和体量上的可观,更有对技术和创新的不懈追求。它们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果生动呈现,也引领着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活化”内容更生动
国内首创的大型火山穿行历险项目“维苏威火山”、高空飞翔仿真体验项目“飞越极限”、巨幕立体电影《生命之光》、环境4D电影《海螺湾》……近年来,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及已拥有的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深度挖掘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故事,寻找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点,成功研制出环幕4D电影、悬挂式球幕电影、多屏水幕电影、跟踪式立体电影等十多类特种电影,并应用到系列主题乐园中。其中,“环幕4D电影系统”已输出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配套出口20余部影片。
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科技则让优质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在“文化企业30强”中,还有许多企业与深圳华强一道,通过技术力量将内容“活化”,展现出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风景如画的杭州景区,宋城演艺推出了充满创意的走入式演出《凡事总关风月》。演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产生的声光电效果,将凄美梦幻的彼岸花、繁华的市井长街、大雪纷飞的郊外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可以在场内随意走动,和演出中的人物对话、互动,感受演出中的每个细节。演出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其独特的观看模式广受好评。
业态创新空间大
以前人们在网络上看新闻,现在人们在手机上听资讯;以前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现在人们尝试带上VR眼镜体验虚拟现实的乐趣。科技促生的新业态,正在文化产业的各细分领域“抽枝发芽”。
在影视领域,华谊兄弟和浙江华策在新技术布局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华谊兄弟在投资VR硬件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入股VR主题公园,提供基于其电影内容的VR体验;华策影视则投资1470万入股VR内容制作公司,共同打造VR综艺节目。两家企业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了各自的产业生态战略布局。而以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主营业务的福建网龙,也在虚拟现实领域进行了探索。目前,已成功打造出虚拟现实应用解决方案的VR引擎,支持快速开发教育、游戏、体验型等VR相关内容,其核心功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公司还着手打造简易的VR编辑器和VR资源制作支撑平台,致力于为开发者打造高效的开发环境。
在出版领域,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该集团旗下的天闻数媒科技公司整合数字教育和数字文化两大产品线,运用“平台+内容+应用+终端”的互联网生态运营模式,其数字教育产品在国内已覆盖20个省份,并在荷兰、南苏丹等海外市场取得进展。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则围绕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和全媒体出版格局的战略任务,推进数字化发展。目前,其数字化印刷生产线的技术和工艺持续提升,按需、即时、小批量的印刷优势日益显现。订单增长势头日益明显,销售收入较去年增长168%,形成与传统印刷批量大、数量多的印刷需求互补发展的格局。
产域融合先发力
技术创新的力量加速了产业间的联动,更促成了不同“产业域”间融合。当“文化+”遇到“互联网+”,就产生了令人惊喜的融合效果。通过观察“文化企业30强”的发展,可以发现,跨界互动催生出许多有趣的新应用,还引导了新消费。
在智能语音领域发力前行的科大讯飞,就是一家跨界创新的代表企业。识别多人谈话中每个人的话语内容,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将人们所说的话直接转换为英文语音,并达到类似“同声传译”的效果……科大讯飞自主研发的技术,提升了语音产品交互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和速度,加速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科大讯飞创新地实现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领域用户快速构建具备智能交互能力的各类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科大讯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并瞄准未来30年,力求让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人工智能,能够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标配。
在2015年通过资产重组新组建而成的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媒体依托技术和资本力量,进行产域融合、跨界升级的典型。目前,东方明珠拥有中国规模最大、门类最齐、特色鲜明的内容版权库以及国内最大的多渠道视频集成与分发平台(MVPDs),旗下数字营销、主机游戏、电视购物等传媒相关服务行业位于业内领先。其构筑的云平台分为基础服务层、系统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共3层架构,运作架构与运营体系已形成应对业务扩展与用户激增的技术支撑。
东方明珠还参与下一代广播网无线系统(NGB-W)的开发建设,在标准制定、产业化探索以及战略规划上提供指引,为建设“智慧城市”添砖加瓦。不久的将来,当智慧商店、智能家居、智慧充电桩等智能化应用服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价值也将得到充分体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