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土西汉玻璃 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分享到: 更多
2016-06-22 来源:中华玻璃网
 
  考古专家安家瑶南越王宫署博物馆开讲:从玻璃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国家博物馆有来自广州出土的西汉玻璃”,近日,长期从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曾主持多项重要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家瑶,在广州南越王宫署博物馆作以海上丝绸之路与古玻璃为题的主题演讲,“玻璃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广州作为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经久不衰,南越王宫署遗址沉淀着中国千年海上丝路文化。”
  曾是最昂贵材料之一
  据介绍,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诞生于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的两河流域。安家瑶说,玻璃在历史上曾经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自其诞生就是畅销产品。罗马时期,公元前1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仍然是贵族使用的奢侈品。到罗马中期,玻璃数量增加,进入普通老百姓家。
  “我国玻璃最早出现在贵族之中”,安家瑶说,中国最早的玻璃可能是海上贸易品,我们最早发现的玻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中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都镶嵌着玻璃,“这些玻璃像宝石一样。”
  安家瑶说,古语云,金镶玉,在文物中,金镶玉,但古玉中间镶嵌蜻蜓眼(玻璃)。从中可以看出,“蜻蜓眼”玻璃比金子、玉器等都宝贵。
  玻璃坐船进广州
  根据文献记载,汉代武帝以来,国人寻找碧琉璃。而公元前1世纪,一位希腊人记载中国位置以及玻璃东运的历史。
  安家瑶说,广州发现西汉中期古墓中,发现玻璃,成为当地博物馆镇馆之宝。“广州西汉古墓中还出土有一件玻璃,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中。”这件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玻璃来自罗马帝国,“玻璃制造时期跟西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时间差不多。估计当时的广州,已经有民间船只跟海外通商,带来罗马帝国的玻璃。”
  “唐代法门寺小件玻璃制品极有可能来自广州”,安家瑶长期从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曾主持西安唐大明宫东朝堂、翰林院、唐长安城西明寺、陕西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唐长安城圆丘、太液池及丹凤门等多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
  “有的人说是骆驼背过来的”,安家瑶说,“我认为陆上骆驼背过来的玻璃碟子可能性大,但是小件玻璃杯等则极有可能是广州海运过来的。因为,玻璃是易碎产品,小件的玻璃容易碎,不可能大批量用骆驼背过来。”
  海丝港口经久不衰“广州作为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经久不衰”,安家瑶说,“南越王宫署遗址中沉淀着中国千年海上丝路文化。”
  安家瑶说,在南越王宫署遗址,“就像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一样,满满地写下了千年历史。”
  安家瑶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广州两千年港口长盛不衰!这在全国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中是罕见的,国内一些海上丝路港口都是阶段性。”
  广州保护“海丝”走在前列“南越王宫署遗址保护已经尽最大努力”,安家瑶说,广州保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在全国走在前列。“南越王宫署遗址位于广州闹市中心,遗址发现后,政府花了大价钱从开发商手中买回这块地,并建成遗址对外开放。”
  安家瑶认为,南越王宫署遗址开发难度大,“每一层都记载着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比如南越王、西汉、唐代、南汉等等,都非常有价值。考古人员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对遗址进行保护利用。同时,考古人员还保留了一部分,等待将来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时候进行保护性开挖。”
  新闻连接:
  安家瑶
  安家瑶,女,1947年8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汉唐研究室主任、西安研究室主任。
  安家瑶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宿白教授。1982年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曾主持西安唐大明宫东朝堂、翰林院、唐长安城西明寺、陕西麟游县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等多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
  安家瑶在主持考古发掘的同时,注重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唐大明宫含元殿、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等在发掘后都进行了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