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行业大佬烧脑访谈,采访集锦汇聚于此
3月29日,TJPA-G50成员领导人峰会第二次会议在苏州太湖盛大开幕啦!在各位大佬们开会的间隙,小编及多家媒体共同采访了部分领导人,他们就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趋势、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编整理了一部分精彩集锦,供读者们先睹为快。
精彩汇聚,烧脑大作——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龚定宇
乐友(中国)超市连锁有限公司COO
越来越多消费升级的差异化竞争机遇将在玩具和婴童用品市场出现。在未来,乐友会在营销创新与供应链创新所开拓的道路上谋求更宽视域的发展。比如考虑跨境电商对国内婴童市场和品牌的影响,思索电商平台如何与品牌商,零售商合作共赢的问题,同时会关注玩具出口商如何做好国内市场,以此来谋求企业更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仲梅
北京孩思乐商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目前的婴童用品行业发展,提升客户体验的创新度成为一件必要且迫切的事情。
“玩得安全,玩得愉悦,玩得惊喜”是孩思乐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基本原则。在未来,孩思乐仍会立足于客户的创新性体验的开拓,并从零售业态变革、营销方式变革、零售供应链管理这三方面介入,多方全面共进提升,以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与服务。
罗能才
昆明登康婴幼儿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首先要回归商业的本质、零售的本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其次,现代社会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产品本身的消费,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现代消费者不仅仅消费产品,也消费服务。未来零售行业只有一个目的:服务更完善,体验更细致。再者,要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有了品质和安全,消费者逐渐就会认可你,由此就会建立品牌信任。这样就会在顾客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王国毅
阿里巴巴淘宝行业 淘宝母婴负责人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都坚持耕耘未来市场,未来是阿里巴巴的名片,我们一直坚持未来视角,在接下来的企业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将品质生活和科技信息化相结合。用大数据驱动个体分析,从懂得需求、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引领需求。通过数据驱动人群分类,改变现有结构,用一种可视的、可互动的方式来迎接新的消费者和新的消费方式。
赵维林
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总裁
我的年度观点是:价值创造。这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为目标消费群体创造更多价值;一方面,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也就是说,要让相关商品和服务供应商在孩子王这个平台上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最后,要为员工创造价值,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王耀民
i·Lollipop董事长
未来的消费市场,会由大众刚性需求向小众感性需求转化,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未来的消费升级,绝不是商品价格的提升,而是产品价值的提升,并且是建立在与消费者需求吻合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i·Lollipop的核心理念就是:品牌联合和互动式体验。下一步,i·Lollipop将会更加广泛地引进优质品牌,同时广泛开拓营销渠道,让爱和品质与我们同行。
王伟国
新疆喜阳阳爱婴百货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我认为母婴行业在当下急需进行结构改革,尽快适应新的市场营销节奏。如果用八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与时俱进、创新分享”。未来喜阳阳的盈利模式将调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延伸服务会做得更细。另外,公司将从过去研究商品转变为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购买行为,根据这些再来调整商品供应链和服务类型,以迎合变化的消费趋势。
李志恒
山西谷根孕婴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婴童行业也要紧随潮流“创一流”。就我们山西谷根来说,在着力开发“互联网+线上销售+互动体验”这种新模式。在2016年推进客户体验创新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大量工作,会员营销管理的引进,打破了僵化的会员制度,更加灵活;另外,同时着力于发展线上和线下销售。
肖南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孩子公司
总裁助理
我们的年度观点是“融合、聚焦”。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双线融合,聚焦用户体验,给新生代客群提供更好的零售平台。借助苏宁红孩子O2O融合项目推动零售。苏宁红孩子O2O融合项目是对红孩子原有的营销模式的升级,我们追求思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打造行业双线操作成功的产品创新经验、营销方式的变革和客户体验方面的创新,加强电商和店商的融合。
谢承锋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亚太商务高级副总裁
好孩子在推进产品升级、营销创新方面,抓住了“七寸”。消费群体最重视的是“安全”,这是产品升级的“七寸”所在,好孩子为了提高安全座椅的“安全性能”,应用开发了时下最先进的GBES吸能技术,极大提高了孩子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指数。营销的七寸是“体验”,包括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栏目体验、结合直播形式的场景体验以及实体店的互动体验等。
刘喜明
康贝(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未来,康贝依然会坚守“创造一个人人都感觉得到育婴的快乐与幸福的社会”的品牌理想,不断更新消费者的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舒适产品、使用更好的产品;其次康贝会注重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两条线的同时并进,提升服务的效率,从而在这个消费者主权的大时代里获得更多话语权。
贺来健
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区副总裁
互联网时代对母婴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品创新正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将来,产品依旧是贝亲的关注重点,尤其是现在这个母婴用品鱼龙混杂、数量多而质量不一的市场中,贝亲一方面将会继续严格把控好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竭力挣脱同质化竞争的牢笼,尤其是以年轻人的消费倾向为基点,从智能化等新角度实现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与服务。
程瀚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婴童用品行业重点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产品质量,二是营销创新。如今,90后妈妈群体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现在想要打开市场大门,传统形式力度远远不够,需要借助新媒体,开拓新形式。对于明门来说,通过日益年轻化的营销团队,充分借助时下最流行的直播、微信、微博等形式,形成了完善的营销体系。未来,明门还将坚持质量自律,严把质量关;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营销形式的创新性,给年轻辣妈奶爸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促进企业内部的深度合作,实现战略共赢。
何彬
浙江和信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个消费者主权的时代,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消费需求动向,就目前国内玩具市场来说,智能化、人机互动、人工智能、AR、VR方向是很大的需求热点,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玩具开发维度。在未来,和信集团会在体验式零售、线下推广活动的设计以及O2O这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以期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宽更具可持续性的道路。
徐立宏
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总裁
我的年度观点之一,是基于消费者的沟通。要跟消费者建立更加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的沟通,进一步深挖用户需求。观点之二是服务升级。我认为母婴行业变革从零售服务升级开始。而升级的关键,恰恰就是产品差异化。提供服务的过程,能够提供很多服务,而不只是卖产品。并且,现在提倡的是大服务理念,服务已经不仅仅是售后服务,而是包含方方面面。企业应该认识到,服务已成为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重要工具。
章定长
凯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的年度观点是“转型升级,智能创造”。这两年我们国家一直在讲产业的转型问题,婴童行业的转型就是要“智能创造”,要“创新”。凯奇集团的研发团队在不断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在智能时代,凯奇要走在婴童行业智能创造的前沿。
未来,凯奇将始终坚持“智能创造”这条路,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时刻调研市场的需求。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社会营销都是凯奇紧抓的发展重点。凯奇的平行发展中有侧重,智能创造中求创新,终将迎来企业的春天!
曹光明
江苏幸运宝贝安全装置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产品的创新永无止境,尤其是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产品,更需要不断关注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与新的产品趋势,不断更新产品设计与提升品质。此外,秉持着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理念,幸运宝贝会继续在与同行的合作中向他们汲取新的有效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促进共同发展与行业进步。
叶伟德
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现在行业企业都在创新升级,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高速发展的科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婴童用品领域,科技可以带来产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但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知良知”。500年前王阳明讲过“知善知恶知良知”。唯有如此,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科技创新,创造出有益于人类健康、快乐的技术和产品。
刘峰
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下及未来我们荣威的使命就是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精细化的制造工艺联动我们的一体化研发系统,是荣威孜孜追求的方向。用一句话来说明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最好的服务来赢取市场,用最好的服务来争取客户,引用最先进的设备来开创市场。
汪维佳
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对于推进母婴行业的升级,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有些尝试还是收获了一些成绩的。比如依爱夫基于自身的文化创意、产品创新、销售规模及经营管理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打造了集情景游乐、品牌集合店、亲子休闲为一体的室内游乐园,开创了中国首家情景变装为主要特色的体验消费零售模式。同时还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带动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收获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洪利民
浙江日康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都有了诸多的变化。要快,要简单,日益成为我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我们日康就是看准了客户的消费心理,提倡简洁风。
在过去的一年,日康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提升:一是市场策略调整。从以实体店为主,到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线上业务增长迅速。二是产品开发调整,简单易用的产品开发理念,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工厂改造升级。全方位升级设备、厂房,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为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