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赵 磊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央党校“一带一路”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很多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总是谈论风险,风险当然要充分重视,但对中国企业而言,不走出去的风险更大,关键是自身要准备好、项目要选好。应该看到,水深、浪急、风大的地方恰恰是产好鱼的地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应更为积极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企业“走出去”要更全面
企业“走出去”,要首先明确“走出去”的目的。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就是要获取能源资源、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品,这种错误认知会使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南辕北辙,甚至导致那些率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先锋”铩羽而归。
就“一带一路”建设而言,需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目的是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能够有效整合与转化全球资源,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真正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就地区而言,不仅要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要走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应该看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大多是成熟市场国家,如日韩、欧美、澳新(西兰)等。中国企业既要去新兴市场国家,也要去成熟市场国家,多关注成熟市场的资质、技术、标准等,这些恰恰是中国企业的短板和软肋。就类型而言,“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国产品、中国服务,更应是中国品牌,不仅要看体量、规模,更应该重视品牌以及品牌价值。
企业“走进去”要有深度
企业“走出去”不能只注重项目本身和经济红利,更要与驻在国进行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融入。
“走进去”需要打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首先,要充分调动华人华侨资源,华人华侨对驻在国十分了解,往往能够起到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国企业走弯路。其次,需要激励国内外青年共同参与这一伟大事业。第三,需要重视国际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要调动一切资源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进一步说,“走进去”需要企业不仅重视“商脉”,更要重视“文脉”。与相关各国共同挖掘深藏于“一带一路”中的文化脉络,“文脉”激活了,“商脉”也会更加畅通。
企业“走上去”要加把力
中国企业要积极在文化、价值、标准、话语权等层面发力,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同时,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全新的社会责任观、标准对接与提升等方式,全方位塑造中国企业的新形象、新实力。
一方面,应以全新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当企业以更高层面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时,会给驻在国带来某一领域的整体提升,获得高度认可。比如,中国企业家成立的民营企业——东南亚电信,就为柬埔寨建设了近万公里的地下光纤网、世界最先进的4G VOLTE移动通信网、东南亚地区最大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柬埔寨唯一一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使柬埔寨的电信事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理念与实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应注重标准上的对接和提升。这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在非洲,蒙内铁路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EPC合同规定2年)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项目的建设全方位带动了中国标准走出国门。在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采用“中国技术”,按照“中国标准”建设,创造了“中国速度”,是“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同时,已经启动的中国—白俄罗斯超级电容汽车标准国际化试点,也将积极推动超级电容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力争将代表中国先进技术水平的标准转化成白俄罗斯国家标准。在这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持续推进。
三方面举措融入“一带一路”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增强企业软实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率先发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提升企业跨国指数,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同时,要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品牌战略,准确把握品牌定位。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始终追求高品质。让品牌、品质等软实力助推中国企业赢得民心、赢得市场。
第二,要重视法律、传媒、金融、会计、设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专业服务业不仅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助益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牢牢把握制度性话语权。中国企业要补足专业服务业的人才短板,在理念上要真正认同专业服务业的价值。
第三,要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协调联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两者缺一不可,需要协同发展。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中国企业的群体性崛起,而不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发展。中国企业之间要避免排挤、诋毁、压价等不良行为,要共同打造“中国企业”这个金字招牌。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中国企业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利服人”“以例服人”,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各国企业与人民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