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智能化革新 造就中国制造新业态
2017年5月31日,第十二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以“智能化装备引领行业发展”的主题基调,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基地陶瓷剧场三楼圆满举行。
本次论坛大咖云集,以建陶精英领袖的视角聚合智识新知。从宏观到微观的分享透视,深入铺展出行业智能化的趋向与实操案例,为陶瓷工业的未来生长,给出了明朗的指向,令人凝视深思。中国陶瓷网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关注,现场报道。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侯文全,开场致辞表示:2017广州陶瓷工业展即将开启之际,智能化制造对优化产业结构,让中国建陶迈向中高端制造,意义深远,成为迭代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本届论坛提供智能化革新思路与范例的同时,我们更要努力提高陶瓷技术装备水平、发展智能化工厂,在本轮竞争中领占高位。真正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质的改变,促进行业的绿色发展,为中国制造2025遍插创新的旗帜。
广东新之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志文,在致辞中表示:智能化的技术装备趋向,在行业已达成共鸣与共识。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何为智能化、如何进行智能化、国内智能化水平如何、智能化的优势在哪,这些无疑成为本次论坛着重探讨的议题。伴随着环保整治的加持,柔性化、精细化生产的呼之欲出,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势必为产业的绿色制造带来新的转机,希望我们应变而动,抓住未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广东省家居建材商会常务副会长、陶瓷资讯报社长、陶卫网总裁喻镇荣,在致辞中对到场的众多来宾表示由衷谢意,并阐明自工业革命起始,世界正日新月异、可谓翻天覆地,更面临一日千里的更迭焕新。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大变局之下,智能化是人类创新生产制造的重要标志,我们的论坛将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探索其对陶业技术装备的应用习性,基于现状概况而做出切实的理论导向和案例参照。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柏清,不仅作为论坛的主持人,还曾公开提出陶瓷智能化工厂的设想。在现场袒露陶瓷工业迈向更高层级,必定是智能化、数字化滋养生长的土壤。
华居科技CEO王成成,作《中国智造大时代》的主题分享,以瓷砖行业智造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践行,展现了智能制造工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创新应用。面对建材产业流程型作业的属性,在智能化的普适中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透过逐步摸索大建材产业的智造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案,以瓷砖智造专家系统研发,实现自动计算统计的电子表单、第一时间报送的即时数据、全盘俯瞰数据的信息完备等多个可观的优势转化。
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竞浩,以绿色和智能的概念为基点,表明了中国建陶人均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大部分企业处于40—80万人民币/人每年,极少数高端品牌能达到120万元/人每年,这与行业“十三五”80万元/人每年的发展目标,欧洲同类发达水平180万元/人每年均留存差距。陶瓷工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并无高低之分,两者是相互包含,同生共长的发展关系。
一鼎科技自提出智能、节能两大主题以来,不遗余力地为行业输送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先进产品。绿色智能原料车间、绿色智能窑后整线,都是此间可圈可点的产物。其中,一鼎的窑后八部,其所有产品生产,均能达到窑炉出窑以后,整个生产过程不用下线的技术装备水平,令人尤为可期。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以“绿智升”的引人入胜与主题点睛,认为中国建陶犹如有勇无谋、体量庞大且力道惊人的鲁智深。通过包含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绿色低碳,以机器替人、信息化和自动化两化融合、个性化柔性定制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升级、品牌与渠道升级、产品与服务升级、经营质量与效益双提升的意识观念升级,直指中国陶瓷工业没有标准化原料的现状,导致打造生态美、业态美的陶瓷工厂尤为难行。
此外,耗电耗水、产生大量废水的自行原料球磨加工,造成粉尘、废气污染的自行粉料加工(喷雾干燥),没有管道天然气的现状,故而自建煤气站、具有安全隐患等多个要素,都是产业资源环保、绿色发展严峻的集中问题。因而,在绿色低碳的基础上,积极拥抱并有序推进智能化装备与制造,这无疑是陶瓷行业当下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佛山市三水盈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景泰)总经理彭基昌,以引领陶瓷施釉技术的工业4.0为主题,例举新景泰喷墨渗花(石博士)打印机、最新推出的超宽大板喷墨机,认为自动、智能,按订单柔性、快速生产,是陶瓷施釉线在内的工业技术装备,通往未来必经的路径。希望同行共同努力,倾注心力投入研发、推广,让中国建陶勇立工业4.0的浪潮之中。
本次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最后,陶卫行业产品金奖隆重颁出,包括东鹏洁具、新中源、简一等众多品牌获此殊荣,上台接受加冕。
相信经过本次论坛的顺遂预热,于6月1日正式开启的2017广州陶瓷工业展,将全方位地展现智能化为产业所带来的技术与装备革新,领略到中国制造在建陶新业态下,所焕发的魅力和精进。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