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已投放过剩,共享单车勿以“产能”论胜负
2017-08-31 来源:搜狐网
近日,一篇名为《共享单车供应商深喉:ofo的疯狂反扑与摩拜的战略失误》的文章在业内广为流传。文章从一位共享单车供应商的角度评价了ofo和摩拜两大共享单车企业的战略战术,核心思想即接地气的ofo联合了四大单车品牌商,反扑有力;小清新的摩拜不懂行,供应链整合不利,战略失误。并且还顺道点评了ofo团队齐心协力,摩拜创始人同床异梦。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评论区出现了与主文截然相反的观点,用户高度赞扬摩拜单车好用,并大力吐槽ofo。难怪连文章的小编都自嘲:“有人怀疑文章是ofo的软文,评论是摩拜的软文,可是他们都没给钱。”
在这位供应商大谈供给端的同时,需求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8月份,广州、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暂停共享单车的新车投放,同时北京、武汉等地方政府也出手整治共享单车。
几大一二线城市的需求收缩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部分市场趋于饱和,甚至已经饱和。因此,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决定胜负的不是产能,而是与需求相匹配的产能,否则就是产能过剩,纯属浪费。
还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最近出手整顿共享单车的两个城市是深圳和武汉。8月24日,深圳明确暂停新车投放,武汉则表示在适当时候也将暂停新车投放。
各色共享单车在一二线城市随处可见,引发的混乱和争议不断升级,那么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才合适呢?
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曾表示,上海市单车的合理容量约60万辆,上海城市居住人口约为2420万,那么上海共享单车的渗透率最大是2.5%。另一个标准则是小蓝单车CEO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线城市,每20—30人需要一辆共享单车,如果取中间值每25人需要一辆,那么渗透率是4%。
根据公开的最新城市人口数据以及两个渗透率标准,可以测算出几大城市的共享单车最佳容量。北京人口大约2419万,上海2420万,广州1404万,深圳1137万。按照2.5%渗透率计算,四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容量分别为60万辆、60万辆、35万辆和28万辆;按照4%的渗透率计算,则分别为96万辆、96万辆、56万辆和45万辆。
而现在四大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保有量是多少呢?北京交通委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已达到70万辆,如果加上这4个月的新增投放量,保守估计也在90万以上;上海交通委在8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数量已达150万辆;广州交通委则称今年8月初的全市投放量超过80万辆;深圳最新数据也达到89万辆。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总量已经饱和,并且大部分已经大幅超出最佳容量。
共享单车在占领一线城市后,火速抢占二三四线城市。同样根据以上两个渗透率标准,二线城市中,杭州的最佳容量分别为23万辆(2.5%渗透率)或36万辆(4%渗透率);南京分别为21万或33万,武汉分别为25万辆或41万。而据当地相关部门透露的数据看,杭州、南京和武汉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分别达到了42万辆、45万辆、60万辆。
显然,部分二线城市的投放量也远超需求。可能有人会说还有三四五六线城市呢?
住建部发布的《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7个,城市城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合计4.77亿,也就是将近5亿。如果按照2.5%和4%的渗透率计算,所有城市加起来所需的单车也只有1200万辆或2000万辆,即使按照上海目前最高的渗透率6.2%(150万辆除以2420万人口)计算,全国5亿城市人口也只需要3100万辆共享单车,如果再把上述七个城市的556万已投车辆剔除,也只需2544万辆。
过剩后怎么办?
国内目前的产能是多少呢?仅看ofo和摩拜两大共享单车企业,据公开数据显示,摩拜2017年的产量大概在1500万辆左右(爱玛500万辆,富士康560万辆,自产500万辆),ofo号称今年年底投放量突破2000万辆,而在去年年底的投放量还不足50万辆。因此,仅两家今年的产能就能达到3500万辆。
从数据来看,在共享单车领域,产能并不是问题,并且似乎还很过剩。即使对比两家企业,生产能力似乎并没有拉开距离。即使剩下的城市市场完全被这两家企业瓜分,产能也足够支撑。
因此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抢占市场的速度和运营便至关重要。在产能充足的情况下,资金成为速度的最有力武器。7月份ofo再次融资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以45亿元计),摩拜6月份也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以39亿元计)融资。
在资本寒冬的当下,这两笔融资并不小。但是对于两家而言,杯水车薪。根据公开数据,摩拜的单车成本在1000元左右/辆,ofo之前的成本在300元/辆,升级后也超过500元/左右。因此,摩拜的6亿美金全部用于造车也只能生产390万辆,ofo7亿美金也只能生产900万辆单车,离目标投放量依然有很大距离。
雪上加霜的是,各地出台的政策中加入维护人员成本,以1000辆车必须配备5名维护人员计算,ofo的2000万辆单车需要10万名维护人员,加入工资以4000元/月/人计算,这一成本一年高达48亿元;摩拜即使只有1000多万辆车,也需要每年24亿元的成本。
当然企业的运营无法以此简单计算,但是尽管两家均没有透露具体盈亏数据,但在目前阶段势必都处于亏损。因此一方面需要不断的融资解决现金流问题,同时必须在业务本身获取收入。
ofo之前声称两个月便可收回每辆单车的成本,但这是针对300元低造价车辆,如今在电子围栏政策逐渐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单车必须安装GPS,因此单车收回成本的周期延长。而摩拜的相关数据并未透露。
如果要缩短周期,交易量势必成为关键。据《财经》杂志报道,今年3、4月份,ofo和摩拜先后宣布日订单数突破千万。但是ofo的千万订单中有大量免费骑行时段的数据,并且公开数据显示,当时ofo的单车投放量是摩拜的1.6倍。在数量远超的情况下,再加上免费骑行,最高日订单数方与摩拜持平。
虽然这一数据无法概括两家运营的全貌,但是可见一斑,摩拜在单辆车的效率上略高一筹。这与上述文章评论区的留言也可互相印证,在消费体验和使用频次上,摩拜可圈可点。
这位供应商深喉声称,ofo和摩拜的人跟他说,年底之前肯定合并,谁的估值高就可以吞并估值低的一方,那就比两方谁跑的快了。
但社长认为,快不只是规模,还有效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